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賦予生態文明建設重要使命。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書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政治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系統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新時代十年,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謀篇布局更加成熟。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
綠色發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堅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是一個重要目標。黨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章增加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實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黨的二十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
綠色發展寫入黨章。這些都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黨中央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理論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此,我們要領會創新理論成果,深化系統思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制度化。
堅持創新理論成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的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等重要生態文明新理念都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思想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堅持創新理論成果,進一步理清思路、探索路徑,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系統思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和今后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要樹立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內在規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服務功能。
強化制度體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著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系統安排,部署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保護紅線、河湖長制、林長制、排污許可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斷建立實施,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責任體系基本形成,責任之嚴前所未有。可以說,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但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在當前和今后的生態文明建設中不斷加強制度建設。
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在寧夏的實踐意義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是寧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
擔負起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任務。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責任,勇擔政治使命,把推動先行區建設作為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行動;把推動先行區建設作為主動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促進黃河流域保護治理的責任擔當;把推動先行區建設作為推動寧夏事業發展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重大機遇。全面落實國務院支持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抓住“雙碳”戰略機遇,按照“五個區”戰略定位和“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在推進黃河大保護上先行先試、作出示范,大力探索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能源轉型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國家
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書寫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寧夏答卷。
擔負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歷史責任。寧夏承擔著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堅持全地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領域推動綠色發展轉型,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修復,有效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逐步改善局部生態環境,促進區域氣候條件不斷好轉,全力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人民立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場和根本價值取向。寧夏的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形成強大共識,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植綠增綠護綠、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成為共識和行動自覺,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寫作組 執筆:張銀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