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黃海濕地,從串場河畔到野鹿蕩邊,從荷蘭花海到夢幻迷宮,浪漫唯美,風景如畫——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基層的全方位實踐。中共鹽城市委提出建設
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展現“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發展活力。大豐區作為鹽城的副城、副中心,牢固樹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
綠色低碳發展為破題之鑰,努力探索通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特色路徑。如今,一幅藍天白云、清水綠岸、生態和美的“高顏值”畫卷正在這座沿海城市徐徐鋪陳開來……
厚植產業,培育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不遠處,整齊的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閃爍著深藍色光芒;白色的塔筒擎天柱般高高聳立,頂端的風輪葉片輕盈地翩然轉動;一排排由風力發電機組成的龐大陣列蔚為壯觀,任由那些迎風旋轉的風輪葉片“吞風吐電”……這樣的畫面,在大豐沿海隨處可見。
“大豐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發展理念,最大力度保護好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呵護好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大豐區委書記李志軍介紹,大豐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先破后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碳達峰行動,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賦能綠色發展。
以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為抓手,大豐主攻
新能源及裝備制造、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吸引金風科技、中車電機等風電行業領軍龍頭企業“追風而來”搶灘大豐沿海,數年內便形成配套完善的全產業鏈條。相關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區海上風電規劃容量415萬千瓦,約占江蘇的30%、鹽城的50%,成為江蘇打造“海上三峽”名副其實的主戰場,形成了“中國風電看海上,海上風電看大豐”的行業共識。
通過“調優調輕調綠”,大豐推進全區主導產業優化升級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出臺《關于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激勵意見》《2022年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鼓勵創建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對企業節能技術改造、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自愿性清潔生產、綠色工廠創建等進行政策扶持。江蘇金風科技—江蘇中車電機海上風電園區成為江蘇省首個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工業園區,聯鑫鋼鐵公司2個項目被編入工信部《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應用指南與
案例》,陽光熱電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節能技術改造等9個項目獲得江蘇省轉型升級綠色制造專項資金扶持。
大豐以“百千萬”企業以及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為重點,督促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加快能耗在線監測
平臺建設。同時,完善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和源頭調控機制,督促企業制定
節能減排方案,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早些年,壓根兒不用猜,抬眼看看河道的顏色,就知道哪家企業在排污?,F在,隨著沿岸文化帶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回饋給我們老百姓了。”居住在串場河畔的張軍告訴記者。
據悉,2019年以來,大豐區共關閉退出16家化工企業,萬噸標煤以上企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實現全覆蓋。
扛起責任,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一張張綠色的防塵網鋪置有序,將工地裸土覆蓋完好;兩臺炮霧機和沿圍墻設置的噴霧系統嚴陣以待,10多臺灑水車巡回作業,每當有運輸車輛進出,入口處的噴淋系統便啟動噴灑水霧,“降服”可能出現的揚塵……這是大豐某住宅項目施工現場的情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為切實扛起生態環保的政治責任,大豐區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水環境治理為龍頭,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大氣環境深度治理,提高土壤污染修復水平,讓大豐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以建筑工地為重點,大豐實施全密閉運輸、進出場沖洗、高頻次噴淋、精細化保潔的作業模式,對裸露地面采取臨時綠化、覆蓋防塵網等措施。全區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改
清潔能源;城區道路實現“10分鐘保潔圈”;狠抓秸稈禁燒禁拋,連續多年保持零火點。2021年,全區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6.3%,位列江蘇省第10位,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在施工現場的揚塵治理責任牌旁,大豐某地產項目經理劉冰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我們按照區住建局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建立起施工現場揚塵控制責任體系,從源頭整治好施工揚塵。”
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大豐狠抓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水安全保障等,取得顯著成果。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連續七年位列江蘇省級考評第一,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連續四年獲得“優秀”。同時,建成省級“水美鄉鎮”3個、“水美村莊”22個,并榮獲“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市、區)”稱號。
防治土壤污染,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大豐全面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年產廢量5000噸以上企業全部建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就這樣,由點到面、由淺及深,逐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終實現全區建設用地和農業用地安全利用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公共區域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均達100%。“為進一步增強居民的土壤環境保護意識,我們在區生態環境局和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常態化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公益大講堂活動,以‘打贏凈土保衛戰守住土壤環境安全’為主題,為社區群眾提供環保普法宣傳課。”當地環保志愿者顧正功說。
深耕優勢,“生態+旅游”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黃海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豐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生態資源,推動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向縱深發展。如今,世遺濕地、生態康養、鄉村田園等不同風格的旅游項目正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大豐地理位置優越,這里的濕地、麋鹿、珍禽、花海,更成為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以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新起點,大豐乘勢而為,創立首批江蘇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荷蘭花海,完成斗龍港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編制評審,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黃海濕地是大豐最厚重的家底,為用好這塊世遺金字招牌,大豐做起“生態+旅游”文章,通過策劃恒北梨花文化節和“百姓星光大舞臺”公益文藝演出等系列文旅活動,不斷提升“多彩濕地花里大豐”的品牌影響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里描述的動人場景,正在廣袤的黃海之濱成為現實。‘鹿王爭霸’品牌創成后,我們不斷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如今,一個以麋鹿文化、世界自然遺產為核心內容的旅游目的地初具規模。”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王立波告訴記者。
為了讓游客循著故事來、帶著情結走,大豐深挖張謇鹽墾文化和斗龍港潮汐文化,借助“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天沐溫泉”等產品,將更多文化符號注入景區景點,不斷培育、壯大文旅經濟根基。2022年2月18日,大豐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簽約蘇北健康管理中心項目,旨在繼續以文旅、康旅融合激活發展新動能,通過創新活動、豐富業態、培育產品開啟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長三角旅游消費目的地。
坐擁田園風光,沒有理由不做美鄉村旅游,釋放“美麗經濟”新活力。大豐瞄準“郁金香種球國產化研究培養”,充分發揮1200畝產學研平臺優勢,穩步推進郁金香種球跨國成果轉化,拉動花藝、花技培訓附加值,帶動周邊萬名百姓加入花卉富民工程。同時,借助“荷蘭花海”和“北上海”的“雙海”品牌號召力,引進農旅產業項目,使農副產品由“愁買愁銷”變成“價高好銷”的旅游商品,有效激發出鄉村振興的活力。“來到恒北村,你可以在梨園享受野餐的樂趣,在音樂酒吧欣賞音樂品嘗果酒,在民宿聽蛙叫蟲鳴,在村民家品嘗梨子宴……離開前,還可以買些梨果醬、梨木梳帶回去贈送親友。”在上海游客崔玉珍看來,如此地道的鄉村游才是周末“最美的樣子”。
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向,大豐始終前瞻布局、找準優勢、守好底線,讓綠色產業的藍圖越發清晰。這座呦呦鹿鳴、鳥語花香的沿海城市,在用行動詮釋“兩山”轉化生動實踐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綠色發展的無限可能。
(記者 張蕾 通訊員 衛愛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