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數字化在雙碳背景下將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發展的‘必答題’。”11月24日,在2022天府數字經濟峰會——雙碳背景下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主題
會議上,四川省大數據中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李澤清一語道出參會嘉賓的共同感受。
隨著碳達峰
碳中和的加速推進,不少企業都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發力,積極探索
綠色轉型路徑。該如何認識數字化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意義和作用?探路前行,企業又有哪些實踐、成果和建議?
看機遇
努力奮斗,讓數字經濟迎來春天
“雙碳目標正成為數字化發展的重要牽引力,數字化在推動節能降碳、清潔生產、集約發展上嶄露頭角。”會議上,李澤清談及雙碳目標與數字經濟的關系,在他看來,雙碳背景下數字經濟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這讓不少企業看到了機遇。海南瑞圖明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凱分享了企業在固廢處理業務中的轉變,“以前在處理中,每個線條是分開的,破碎、篩選等板塊相互獨立,現在我們把各個環節打通,通過數字化、大數據、AI篩選的方式,實現了自動化的全產業鏈,效率大幅提升。”
“今天,超過60%的央企成立了以數字經濟為主要業務的專業化公司。華潤自身也在扎實推進數字化轉型。”華潤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華潤云事業部副總經理陳余捷介紹,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在數字化轉型中也面臨成本、信息安全等問題,“我們希望通過自身技術和資源的沉淀,構建起扎實的數字基礎設施,幫助更多企業在更安全更可信的環境開展數字化轉型。”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推進數字化轉型,四川優勢明顯。“四川
清潔能源占比高,能源消費產生的
碳足跡相對較低,工業企業早期進行
碳足跡評價時在能源消費方面有優勢。同時,四川作為農業大省,蘊含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具備良好的生物質產業發展基礎,為企業通過能源結構降碳提供了良好基礎。”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天府分中心主任李新分析道。此外,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做好頂層設計,以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支撐高質量發展。
看行動
積極探索,共話減碳成果與建議
四川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成果頗豐。“上個月,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纖維回收方面的試驗,給我們提供原料的客戶以為要3個月時間,其實我們只用1個月就做出來了。”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家祥帶來喜訊。本月16日,該集團舉行了產品發布會,采用廢舊紡織品為原材料生產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產出后與原生木漿同等品質,質量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優等品級別。“這里面離不開技術,也包括數字技術的支撐。未來,我們還會在這方面進行更多探索。”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多同樣將技術視作減碳的基礎。“我們從能耗最大的地方入手,利用包括數字化在內的多種技術,建余熱余能發電機組。”不久前,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能源動力分公司100MW余熱余能發電機組正式投運,成為西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余熱余能發電機組。據悉,該發電機組投運后,每年能夠節約標煤3.89萬噸,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10.19萬噸。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何龍介紹,企業正在利用數字技術對產品本身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通過搭建互聯網
平臺,全面管理從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到工廠組裝,物流發貨送給客戶,再到廢舊電器回收等各個環節。
探索前行,問題也有不少。“人才”是不少嘉賓共同提及的關鍵詞。
“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復雜程度也在提升,工業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以及智能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等多個環節都面臨人才缺口。”李新建議,在數字化轉型中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協同創新,共同培養碳中和時代的人才。”
“企業推行數字化轉型中,機制保障也非常重要。”陳余捷還建議,給予企業數字化轉型更多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深化生態合作,同時支持企業全面提升員工數字素養和技能水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