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永鋼“五步棋”推進“雙碳”工作

      文章來源:蘭格鋼鐵碳交易網2022-10-17 09:19

      碳達峰、碳中和已然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賽道,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布局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清潔技術。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場具有變革意義的同臺競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按照國家“雙碳”工作規劃部署,增強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鋼)多年來始終堅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鏈。面對“雙碳”挑戰,永鋼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走在前列”的自覺追求、為鋼鐵行業發展探路的責任擔當,不馳于空想,干在實處。
       
      下好戰略部署“先手棋”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基石
       
      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產能不再增加。對此,永鋼確定了產品“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發展戰略,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對生產車間、企業運營管理模式進行全面優化,驅動企業向“綠色鋼鐵材料服務商”轉型。在此基礎上拉長產業鏈,適度發展非鋼產業,“雙輪驅動”加速向現代化、國際化的綜合型企業集團邁進。
       
      綠色發展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做好“雙碳”工作已經成為永鋼尋求更大突破的一項重要布局。永鋼設立了“雙碳”管理機構,建立起碳排放監測系統和碳排放管理辦法及體系,按照國家和行業要求,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范圍、相關標準、發展體系進行研究和跟蹤,優化原燃料結構、提升廢鋼比、加大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究,降低鋼鐵生產過程中化石能源消耗,并以工序能耗及排放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為重點,持續開展高效節能技術的推廣、運用,著力提升碳的利用效率。
       
      循環經濟是實現“雙碳”的重要途徑和戰略舉措,永鋼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吳毅表示,永鋼將充分發揮率先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
       
      目前,永鋼已初步形成了從供應鏈、制造鏈到消費鏈的全鏈條、多維度綠色低碳價值模式。同時,企業還大力布局新能源產業,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爭當示范、爭做表率。
       
      下好節能降耗“關鍵棋”助推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運用,為永鋼節能減排提供有力支撐。“十三五”期間,永鋼加大節能技術的推廣及運用,累計投資8.5億元用于節能技術改造,年節能量達到43.78萬噸標煤。大膽采用新的節能技術,各工序共應用了國家大力推廣的節能技術26項,在行業內率先使用了環冷機液密封技術、冶金余熱余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應用技術、小型超高壓煤氣發電技術等先進的節能技術。充分挖掘鋼鐵生產過程中二次能源的利用潛力,對水泵、風機、空壓機等重點用能設備實施定制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行業內BPRT、高效煤氣發電、低溫余熱回收等高效、先進節能工藝的倡導者。目前永鋼的燒結、石灰、球團均配套建設了余熱發電裝置,同時回收煉鋼、軋鋼飽和蒸汽進行發電,其中燒結噸礦發電量達到23.33kWh,處于行業先進水平。高爐煤氣透平發電總裝機容量47.35MW,發電效率達到80%以上,既實現了高爐供風,又能充分回收煤氣余壓勢能,年發電量約2.9億kWh。早在2014年,永鋼投資7億元建設2號450平方米燒結機項目。項目應用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焦煙氣脫硫系統,可實現脫硫、脫硝、脫二噁英、脫重金屬、脫粉塵等“五個脫”。2020年,燒結工序實現能耗44.467千克標準煤/噸,達到GB 21256-2013 《粗鋼生產主要工序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中≤45千克標準煤/噸的先進值,被工信部授予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稱號。
       
      此外,永鋼于5月27日在上交所成功發行2022年綠色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這是全國首單綠色碳中和科創債。科創債募投項目是企業對富余的高爐煤氣進行綜合利用,應用目前國內最具領先性的超高溫亞臨界發電技術,預計年溫室氣體減排量達42.2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用水管理方面,永鋼圍繞“提升水源水質、優化過程用水、減少末端排水”的發展思路,開展了一系列的節水技術改造工作。率先實施雨污分流回收系統,廠區污水全部實現“雨污分流、分類收集、集中處理”,污水處理后梯級循環利用。投資近千萬元建設船泊污水收集站,對廠區周邊河道內的船舶污水統一收集處理,有效提升了企業用水效率。通過工業水智能管控平臺,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移動端實時推送水質檢測結果、水質取樣信息化,使得水質得到精細化管理。隨著平臺的深入應用,2021年噸鋼新水消耗下降明顯,為2m3/t,優于行業領跑值2.10m3/t。
       
      2019年5月,永鋼建設的光伏發電二、三期項目全容量并網,安裝約56000塊太陽能光伏板、200臺組串式逆變器、38臺套并網等設備,為永鋼提供了綠色發展新動能。據統計,永鋼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1.42MW,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例提升至5.37%,年發電2000萬kWh,減碳1.4萬噸/年。
       
      與此同時,永鋼還大力開發風電用鋼、高端火力發電用鋼等新能源產業用鋼材,研發綠色節能、耐候耐腐蝕等長壽命鋼材。重點關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以高強鋼筋、高強鋼簾線、免退火冷鐓鋼、非調質鋼等“環境友好產品”為代表扛起綠色鋼材的標桿,減少下游用戶鋼材使用量和熱處理消耗,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從產業鏈共贏的角度出發降低碳排放。其中自主研發的預應力鋼絲及鋼絞線用熱軋盤條、非調質冷鐓鋼熱軋盤條、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三款產品被認定為2021年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目前,永鋼自主研發的多類免退火冷鐓鋼,每噸鋼材可為下游用戶減少碳排放超0.2噸;非調質鋼系列產品應用可節省30%-40%的零件制造能耗。
       
      下好超低排放“必行棋”打造鋼鐵清潔生產體系
       
      2021年,永鋼全面完成從原料、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及輔助工序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積極布局原料輸送帶、電動重卡等清潔運輸體系,通過智能制造等手段實現能效領跑。
       
      有組織排放控制方面,永鋼使用活性焦煙氣綜合凈化技術,燒結工序機頭煙氣在通過活性焦吸附塔的過程中,煙氣中的污染物被活性焦吸附、還原,得到凈化。而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焦通過物料循環、加熱、解析等方式,生產98%濃硫酸,既可實現硫資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又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解析再生后的活性焦經篩選后由輸送設備送入吸附塔循環使用,振動篩下部以及除塵系統收集的活性焦粉,通過氣力輸送方式送到灰倉,可作為燒結機、高爐等設備的燃料使用,實現廢物綜合利用。此外,永鋼在燒結機機頭、燒結機機尾、石灰窯、高爐礦槽等均按規定安裝了煙氣排放自動監控系統(CEMS)和分布式控制系統(DCS),記錄企業環保設施運行及相關生產過程主要參數,實現實時在線監測。
       
      無組織排放控制方面,永鋼35萬平方米的全封閉式原料堆場大棚采用了高效霧炮進行全覆蓋抑塵,霧炮射程及噴霧抑塵范圍能夠覆蓋到全部裝卸點位,有效實現精準快速抑塵。塊狀物料采用皮帶通廊封閉運輸,配套有除塵抑塵設施,在全封閉基礎上又進行了二次封閉,有效減少了面源污染,實現了“運料不見料”。全部料場出口5米內,均配備了汽車高壓沖洗設備,能夠記錄洗車機關鍵運行參數,同時對車身及車輪進行清洗,確保車輛帶不走粉塵。此外,永鋼對全工序無組織排放控制點進行了全面排查,各主要生產工藝過程的產塵點均配備了先進的捕集除塵系統;在生產工藝和物料輸送環節安裝了192處TSP監測設施;永鋼廠區主干道路、車間門口等位置已增設空氣質量微站59個,監測監控PM2.5、PM10、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大氣壓等參數。
       
      清潔運輸方面,為提升進出廠大宗原燃輔料和產品的清潔運輸比例,永鋼近年來實施了永豐碼頭建設項目,新建棒材四廠棧橋工程,新增原料場4-6號碼頭吊、球團碼頭和相應的皮帶運輸機項目,修建內河航道永鋼大橋至廢鋼庫段駁岸,對不滿足超低排放要求的運輸車輛淘汰升級等。進出廠大宗物料和產品的運輸方式為船運、汽運和管帶機運輸,清潔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廠內運輸車輛均為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和新能源汽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均為新能源和國三及以上排放標準。2021年4月,率先在蘇州投用了20輛電動重卡,每年可減少柴油消耗約115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20噸,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再添動力。2022年7月,成為江蘇省首家全面完成超低排放和公示的鋼鐵企業。
       
      下好循環經濟“增效棋”協同推進產業鏈降碳減污
       
      2019年,永鋼循環經濟產業園正式運行。該產業園是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批準的全國首批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冶金塵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3D打印項目等一大批環保項目落地開花,實現了生產鋼渣、建筑垃圾等廢棄材料的“再利用”。其中,鋼渣3D打印生產線,通過將鋼渣進行熱燜、篩選、精磨處理,打印出硬度不低于傳統混凝土硬度的成品;冶金塵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設計年處理冶金塵泥25萬噸,收集的鋅粉、氯化鉀、氯化鈉可進行綜合利用,每年可產生約2億元經濟價值;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年處理社會拆除垃圾110萬噸、裝潢垃圾30萬噸,帶動了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循環經濟不僅助推“雙碳”目標實現,實現了產城融合,也為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下好生態碳匯“制勝棋”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永鋼將綠化作為減碳儲備,推進綠化固碳工程,對廠區綠化整體規劃設計和改造。
       
      早在2019年,永鋼通過對廠區自然條件、生產性質、規模等充分調查,形成了廠區整體綠化規劃設計方案。根據不同的廠區環境,選擇各具特色的樹種作為主調樹種,如春天的浪漫櫻花、八月飄香的桂花、秋天的詩意紅楓、冬季傲骨的臘梅等,一個片區有各自統一的主題特色。同時,充分利用每一塊綠地,做到“見縫插綠”,開辟多種形式的綠地,努力打造花園式工廠的精美空間。
       
      截至目前,永鋼廠區種植各類植物約150種,累計增建綠地超290萬平方米,廠區綠化覆蓋率達37%以上,有效實現了固碳約4350噸/年。如今,永鋼綠樹環繞、花草如茵、飛鳥做客......綠色發展成效可見一斑。過去五年,企業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于四川麻咪澤自然保護區川西南大熊貓棲息地內50萬畝荒地上的造林項目20年累計產生的固碳量。
       
      擔起使命,久久為功交出優異的“雙碳”答卷
       
      多年來,永鋼累計投入超60億元,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鏈,已形成從供應鏈、制造鏈到消費鏈的全鏈條、多維度綠色低碳價值模式。在供應鏈端,以綠色低碳采購、運輸,加快源頭減碳;在制造鏈端,以裝備、工藝、技術、能源等改造優化,推動全工序綠色低碳;在消費鏈端,以研發綠色低碳鋼材產品,降低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鋼材總消耗量,持續推進產業鏈低碳發展,多次榮獲“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 “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等榮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堅持降碳、節能、擴綠協同推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守護好綠色家園。”永鋼集團總裁吳毅表示。
       
      用心謀事、精心干事、專心成事、久久為功,永鋼定能交出優異的“雙碳”答卷。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