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雙模驅動”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
根據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特點和未來科技發展水平預測,“先進煤電+
CCUS(
CCS)”和“風光+調節(儲能、調峰、分布柔性電網)”兩大基本模式,將是實現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雙碳”目標過程中最重要的能源供給方式。具體來說,在2030年碳達峰前,以“先進煤電+
CCUS(
CCS)”為主體能源、以“風光+調節(儲能、調峰、分布柔性電網)”為輔助能源應該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供給模式;2030-2050年間,能源供給將逐漸過渡到“風光+調節(儲能、調峰、分布柔性電網)”與“先進煤電+CCUS(CCS)”共存協同模式;2050年以后,“風光+調節(儲能、調峰、分布柔性電網)”將成為我國的主體能源供給模式。
在“雙碳”目標愿景下,要實現我國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必須準確把握和處理好
碳減排與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作為遏制全球氣候變化、實現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雙碳”目標符合我國發展根本利益,但“雙碳”目標并非簡單地靠減掉或增加某種能源來實現。如果扔掉手中已經端牢的能源飯碗,而盲目去談“雙碳”目標實現路徑,將給國家能源安全帶來隱患。因此,應基于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資源稟賦特征、能源科技水平、外部環境等,科學研判并制定符合國情的柔性“雙碳”路徑,持續優化“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化石能源低碳化使用和提效節能系統化實施”三足關系,合理構建“先進煤電+CCUS(CCS)”與“風光+調節(儲能、調峰、分布柔性電網)”兩大能源供給模式,建立具有我國能源特色的“三足鼎立、雙模驅動”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才能確保我國平穩有序地實現安全減碳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并行不悖。
作者:武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