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續寫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
綠色發展奇跡,彰顯了這一思想強大的真理偉力和實踐偉力。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黨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章增加“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2021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6%,
清潔能源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2012至2021年中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中國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重污染天數減少53.6%;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1.2%。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建成首批5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制度,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等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持續深化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開展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日益凸顯。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加強中美、中歐氣候領域對話。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
會議,發布《昆明宣言》。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綠色“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
平臺,開展南南合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