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應對氣候變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范圍的綠色低碳轉型將大大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將在未來發生系統性的變化。在全球協同推進碳中和的進程中,我國地方和企業也將面臨新的挑戰,諸如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產品
碳足跡標準限制、供應鏈原材料及產地管轄、“敏感實體”清單、氣候俱樂部等。碳中和戰略的實施不單影響傳統高耗能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將為環境監測裝備、新型電力系統、
新能源汽車、氫/氨替代燃料、新材料、數智降碳、碳監測檢測、產品
碳足跡認證、機構碳效評級、
碳金融等新興行業創造巨大的長期需求。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著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占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盡管多邊主義和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近年來頻頻遭遇挑戰,但從更長的歷史周期來看,人類社會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努力不會白費、增進人類福祉的事業不會遏制、追求更高文明的腳步不會停歇。(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 柴麒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