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快遞量將達1105億件,塑料包裝末端處置成難題
“目前能夠再生利用的廢棄快遞包裝主要是瓦楞紙。”郭巍說,對于紙質制品,一般能得到較好的回收和利用,占比達到80%;但塑料類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困難、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潤低,造成當前我國快遞包裝廢塑料約99%(質量比)混入生活垃圾,不僅加大了環境承載壓力,也造成了資源浪費。目前,填埋和焚燒的塑料類快遞包裝材料末端處理方式對整個快遞包裝材料全生命期碳排放影響較大。
根據相關預測,2025年中國的快遞業務規模將達到1852億件,到2030年將快速增長到2323億件。未來十年快遞業也將迎來爆發潮,到2030年,將達到1105億件。
《報告》設置了各種塑料包裝材料的6種類流向情景,對塑料包裝碳排放進行了預測,數據顯示,可降解包裝材料不管是通過填埋還是堆肥方式進行末端治理,產生的碳排放都偏高,且處理處置方式所需條件較為嚴格。相比之下,推廣應用循環包裝塑料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塑料廢棄物產生,也能減少快遞包裝材料所導致的碳排放。
然而,近年來我國
試點推廣應用快遞循環包裝時卻發現很多問題。
《報告》指出,常溫循環快遞包裝目前在各快遞企業應用率極低,在應用最為廣泛的快遞企業之中也僅占其快遞業務量的不到1%。很多知名快遞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循環快遞箱,但大都處于觀望階段,性質上更多為活動性推廣,活動結束之后沒有持續性推廣的計劃。
另外,除循環包裝箱外,循環塑料袋的推廣也并不順利。不同于循環箱需要占據大量的空間,塑料袋具有回收方便、成本低等優勢。但目前無法推廣的癥結在于:快遞塑料袋的主要使用者并非快遞企業,而是電商企業,大量從個體電商發出的循環袋并沒有再流回電商的逆向物流體系支持;另一方面,快遞一次性塑料袋擁有極低的購買成本,這一成本中沒有包含環境影響的費用,電商企業并無經濟動力使用循環塑料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