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還面臨哪些制約,下一步應如何發力?
秦容軍(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副研究員):盡管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制約。
我國煤炭洗選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原煤入選率仍需提高。煤炭洗選加工能改善和穩定煤質,提高后續煤炭利用效率,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原煤入選率從2015年的66%提高到2021年的71.7%,而澳大利亞、美國等發達國家原煤入選率已達85%至90%?;谖覈禾抠Y源條件,實現我國原煤應選盡選,原煤入選率要達到90%左右。另外,還存在分選產品質量不均衡、信息化應用差距明顯、定制化水平不足等問題,在精細化和智能化洗選加工方面任重道遠。
我國煤炭的燃料發電技術水平世界領先,但燃煤發電效率偏低、碳排放量大。煤炭作為燃料發電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主要領域,一方面,全國燃煤電廠供電煤耗由2015年的315克標準煤/千瓦時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299.8克標準煤/千瓦時,但目前最先進的燃煤電廠供電煤耗已達到270克標準煤/千瓦時,對標先進,我國供電煤耗仍有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國火電廠發電效率普遍低于50%,能源轉化效率低導致供電煤耗偏高,也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另外,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也是目前電廠存在的重要問題,而碳捕集技術應用仍停留在示范階段。
煤炭作為原料進行清潔轉化,產業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優化。一方面煤化工能效水平需要降低。目前煤化工行業先進與落后產能并存,不同企業間的能效水平差異顯著,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較大。參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2年版)》《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截至2020年年底,煤制甲醇行業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25%,煤制乙二醇行業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40%,合成氨行業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19%,焦化行業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40%;另一方面,煤化工行業碳排放強度需要進一步降低。煤制油、煤制烯烴等煤化工項目具有工藝鏈長、碳排放強度大、工藝碳排放濃度高的特點,煤轉化過程的碳排放強度是石油化工的3倍至8倍。
低階煤分質利用和分散用煤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在低階煤分質利用方面,目前技術尚不成熟,包括高溫含塵熱解氣除塵技術未突破易造成管道堵塞、焦油重質化且含塵量高、裝置大型化及粉焦綜合利用困難等;在分散用煤方面,分散用煤量由2015年的6億噸減少到2021年的2.6億噸左右,但也存在民用型煤質量不穩定和燃燒取暖效果不好、民用爐具產品質量和性能較差、燃料和爐具不配套等問題。
切實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法律保障作用。建議加快修訂煤炭法,進一步優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內容,重點明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地位、主要舉措、政策支持等事項,同時強化程序性規定,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二是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興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強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統籌。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支持開展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卡脖子”的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對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制定支持工業示范運轉的專項政策。加大煤炭作為原料的產業發展支持力度,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三是制定財稅鼓勵政策。制定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財政補貼、稅費、貸款支持等政策。列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清單的技術裝備可享受有關稅費減免、貸款支持等政策優惠,簡化地區規劃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的核準手續。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持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支持具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用的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項目。
四是鼓勵煤化工轉化與新能源耦合發展。對照行業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對現有化工項目開展節能降碳系統性改造和落后產能淘汰,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要基本清零,擬建、在建項目要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鼓勵“風光互補新能源—電解水制氫/儲能/電網—現代煤化工”一體化碳中和創新示范模式,并給予一定政策扶持。對積極開拓新技術新能源的企業應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核減其綜合能源消費量,鼓勵企業參與新能源技術開發。
五是加快分散用煤治理。優先選擇工業余熱、熱電聯產、地熱等方式替代煤炭分散燃燒;推動燃煤工業鍋爐向燃煤、廢棄物、生物質、半焦、天然氣等多元燃料清潔高效燃燒技術發展;加快提升節能環保爐具普及率,淘汰低效落后產品,在清潔取暖不能覆蓋的區域,采取潔凈型煤與專用爐具配套銷售方式實現清潔燃燒,鼓勵生物質供暖、“太陽能+”、水源熱泵、“民用清潔爐具+太陽能+儲熱水箱”等光儲一體化民用供暖等。(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