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人的一天
第一次打開“88碳賬戶”,用戶會看到光禿禿的“0”,這意味著他們并沒有可以用來“交易”(或者獲得其它激勵)的存量碳量。他們暫時還只是一個地球資源的消耗者。
不過,早上7點,早餐桌上的一個小小轉變就能讓數字上升,比如選擇用低碳植物奶取代牛奶。華爾街見聞注意到,賬戶的“隨手減碳”按鈕連接了一份直通淘寶的低碳食物清單,每一個購買行為都可以賺取碳量。
現在,碳賬戶里已經有了一定克數的碳量,但對理想的
低碳生活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只要留意,幾乎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決策都能提高數字。
如果用戶放棄了在通勤時使用私家車,轉而搭乘公共地鐵、騎共享單車,一個簡單的拍照上傳動作就能讓賬戶里的碳量上浮。
如果用戶一鍵授權餓了么平臺,在點午餐時選擇“無需餐具”,就能通過數字的變化直觀感受到自己對氣候變化議題的貢獻。
如果用戶將快遞箱送回菜鳥裹裹驛站用于循環經濟,登記在菜鳥app的減碳量也會匯集在88碳賬戶。
除了與阿里生態場景有關的減碳行動,用戶還可以在“88碳賬戶”頁面找到對應自己日常習慣的其他低碳行為介紹,并在減碳周中,通過拍照上傳來積累碳積分。
比如滿頭大汗地回到房間時,順手將空調溫度調到26度、熄滅不必要的燈、自帶杯子、使用環保袋等,都能帶來碳量的增長。
對多數人來說,即便能夠顯而易見地踐行減碳,“斷舍離”、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也可能缺少某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支撐,難以推而廣之。
為持續激勵用戶,在阿里巴巴的生態中,碳量是有實際價值的。“用戶既可以獲得一些達人排行榜等等社會榮譽的排名,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實時獲得一些低碳商品的優惠。”阿里巴巴集團ESG和雙碳業務部總經理楊靈葉告訴華爾街見聞,在為時兩個月的內測期間,餓了么、閑魚APP上已經有三百萬用戶踐行了10次以上的減碳行為,并且有2萬+的用戶踐行100次以上的減碳行為,相當于每個月就有10次以上的減碳行為。
據悉,在內測之前,“88碳賬戶”還經歷了一整年的開發。“我們是非常謹慎且非常正式地推出了這個產品,同時倡議做一個88減碳周,希望88減碳周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減碳歷史上的‘雙11’。”楊靈葉如是說。
“碳賬戶首先是一個連接器,將阿里巴巴生態中的各種主體資源串聯打通,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其實也是一個覆蓋了服飾、家電、食品等品類的消費主題,”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發起人之一的郭云哲對華爾街見聞分析,“這種由消費者驅動的、自下而上的減碳思路,在國際上是有很多成功先例的,培養需求側審美的同時可以倒逼供給側的低碳商品革命。”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