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價值共識,“碳”出生態文旅的新優勢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大自然、尋找精神家園,是實現生態文化服務產品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南平因“綠水青山”而靈,因“人文生態”而美。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對南平“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初,福建省委書記尹力深入南平調研,強調要適度發展生態旅游,串珠成鏈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
為文脈賡續、文旅發展注入司法力量,南平法院邁開了凝共識、聚合力、共守護的堅定步伐。
2021年,南平中院成立福建法院司法文明研修中心南平分中心,出臺《關于加強“生態司法+道德人文”司法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要求堅持傳承、保護、服務并重,將旅游與文化遺存納入生態司法保護框架內。
與“閩文化”同頻共振,南平法院創新不止——
建陽區人民法院嚴厲打擊文物犯罪行為,審結的一件盜掘古文化遺址案入選福建法院文化和自然遺產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用司法守住“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的文化“家底”;政和縣人民法院成立廊橋司法保護專門合議庭,設立廊橋司法保護示范點,為廊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和申“世遺”工作提供法治服務保障;武夷山市人民法院以閩越文化、朱子文化為著力點,分別在閩越王城遺址興田鎮、朱熹故居五夫鎮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與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朱子學校訂立文化共建協議,開展實踐研修活動,推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司法審判工作中實現價值再生。
與“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發展,“一片葉”也乘勢而上——
南平法院積極發揮司法職能,加強與閩東北協同發展區法院協作,依法審結涉“三茶”案件167件,在茶葉集散中心、行業商會設立茶文化保護法官工作室、服務站4個,全力護航“三茶”融合發展,助力寫好“茶”文章。
與文旅經濟的融合,司法為其保駕護航——
在“新春暖企助發展”活動中,圍繞“法與文旅同行”主題,南平法院走進浦城包酒、松溪版畫、民營旅行社等傳統工藝企業和涉旅企業,從知識產權保護、文化遺存保護和旅游侵權責任糾紛等方面為企業把脈問診,以法治力量推動文旅融合健康發展,讓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不再僅僅是史書中泛黃的記憶,而是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
“生態產品‘變現’,應通過創新“生態+文旅”發展模式,把品質立起來、文化融進去、品牌樹起來、游客引進來。”南平市政協主席林斌說道,“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院系統‘司法護航文旅’的一系列特色做法,為生態產品走出‘深閨’,實現‘增值’提供了司法服務和保障。”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來這兒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賺的錢也越來越多,挺高興的?,F在能找到一條民宿旅游致富路,取得可觀收益,很不容易。”在武夷山南源嶺村,經營民宿的龔榮奎開心地說。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蕾表示,“南平法院創新國家公園的司法保護舉措,充分展現了人民法院的使命擔當。希望繼續深化完善,不斷健全‘生態司法+人文保護’機制,切實為國家公園建設注入更多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
“當前,‘兩山’轉化正處于關鍵時期,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艱險。”陳茂和坦言,“當此之際,尤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踐行綠色發展,服務保障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以‘司法之為’作答‘生態之問’,南平法院的目標更加清晰,腳步更加堅定,未來更加可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