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及企業碳資產管理
對于企業而言,作為雙碳目標的基礎實現單元,他們首當其沖的面臨著節能減碳的困境,如何進行碳資產管理、如何開展產品
碳足跡評價、如今進行碳達峰碳中和整體規劃及路徑研究等,都成了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緣由是缺乏高質量精確碳排放數據、缺乏碳監測系統平臺和缺乏落地的碳中和綜合解決方案。
基于此類行業痛點,陳錦煥以《碳監測評估
試點工作方案》(環境部監測司2021.435號)為政策支點分析了碳監測的技術方法。碳監測是綜合應用高精密度的溫室氣體儀器、傳感器技術、遙感技術、移動測量技術,并基于自主學習神經網絡算法,進行校準體系的設計,對碳監測數據、溫室氣體數據、氣場數據等數據實時采集、監控、傳輸,實現全流程可視化、智能化、可量化的技術過程。
陳錦煥分析碳監測的技術現狀,目前擬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搭建城市碳排放量核算體系、構建高分辨率溫室氣體清單、碳數據分析及精細化溯源、實時掌控城市碳排放通量。而國家將通過開展重點行業、城市、區域三個層面的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形成業務化運行模式,總結經驗做法,發揮示范效應,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除此之外,陳錦煥還就碳配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講解,其中提到碳配額分配方法有基準線法、歷史強度下降法、歷史排放法三種,皆是針對控排企業,各相關企業需要摸清自身的碳排放底數并積極進行節能降
碳規劃,以應對雙碳形勢下日漸緊迫的碳配額分配要求。一些配額管理策略也可積極應用于企業碳資產管理,為企業帶來低碳發展的額外收益。
隨著雙碳發展進程的持續推進,國家和各機構組織的雙碳規劃及行動方案也會不斷落實。在此情景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準備,不斷更新雙碳技術知識儲備,提升碳資產管理水平,實現組織機構利益與國家綠色發展的共贏是下一階段的共同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