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2022京津冀藍皮書信息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對數字經濟活動區位選擇特點、數字經濟與
綠色經濟關系、建設
綠色數字經濟的重要性等話題進行分享。
數字經濟在哪里
楊開忠認為,數字經濟活動區位選擇至少有三個規律特點,即歷史路徑依賴、人才指向和聚集指向。
具體來看,一是數字經濟活動的區位選擇對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楊開忠解釋,數據是數字經濟生產函數的最大特點,而數據源于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這意味著生產和消費活動所在,即數據生產所在;生產和消費活動越發達,數據生成和稟賦就越豐富,數據采集、挖掘和確權等活動就越發達。
二是數字經濟活動的區位選擇具有人才指向特征。數字經濟由創新驅動,數據、算法、算力三大技術創新是其核心驅動力,創新決定于研發(人員、資本)投入量和知識存量。資本追逐人才,人才掌控知識,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
三是數字經濟活動區位選擇具有集聚指向特征。數字經濟由創新驅動,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是創新的關鍵投入,而人口和經濟密集的地方顯著有利于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成為創新的搖籃和中心。
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下,楊開忠指出,從世界范圍內來看,中美兩國集中了全球大比例的數字經濟,其中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達全球的75%、物聯網支出達50%、公共云計算市場達75%以上、全球70個最大數字
平臺市值達90%。
從全國范圍來看,作為國家經濟核心區、科技創新中心、人才發展高地,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地區是我國數字經濟高度集中區域,三地合計占全國數字經濟的55%左右,比三地GDP合計占全國GDP的44%高出10余個百分點。
楊開忠表示,在新發展階段,沿長江干流內陸地區、山東半島和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等一些高密度地區數字經濟無疑會快速發展,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數字經濟地理第一梯隊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
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協同融合發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楊開忠認為,從全局、長期和戰略高度來看,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相輔相成,要走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協同融合發展之路。
一方面,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能源系統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但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和廣泛有效應用有賴于計算機通信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因而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數字化和數字經濟的協同共進。
另一方面,大數據中心、智能算力中心和不斷升級的移動通信網絡是支撐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但其都是高能耗的。若基于化石能源,必然帶來更高的碳強度。另外,數字經濟已經且正在極大解放生產力,若能源系統持續基于化石能源,即使考慮到能耗強度可能的下降,總體經濟的能耗總量和
碳排放總量也可能隨之大規模增加。
“數字經濟持續發展有賴于綠色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特別是能源系統從可再生能源向化石能源的根本轉變。”楊開忠說。
楊開忠表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階段的戰略關鍵。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是全球競爭的制高點,形成綠色數字經濟的強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是形成新發展格局重點戰略方向。
楊開忠提出,京津冀地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結合中樞、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中心地,應把綠色數字經濟作為新發展階段的協同發展戰略重點,培育發展成為全球碳定價
碳交易中心、數據定價數據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聚焦發展綠色數字經濟戰略產業、關鍵技術,聚焦吸引和留住全球綠色數字經濟的關鍵人才。
“要特別指出的是,人才偏好品質優越的地方,相對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在地方品質的一些方面存在短板,其協同發展要注重大力提升區位品質。”楊開忠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