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南京林業大學:為“雙碳”實現提供人才支撐

      文章來源:新華報業網諶紅桃 雷蕾2022-07-08 09:52

        “科技護林、生物質負碳能源利用技術、無醛高性能膠粘劑研發……”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南京林業大學學子捧回5個金獎。而這5個桂冠無不被打上“雙碳”元素。
       
        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后,南京林業大學(簡稱“南林大”)先后頻頻出拳,積極推動對接國家“雙碳”戰略的“南林實踐”。
       
        作為一所以林為特色和優勢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南林大努力培養綠色人才,積極創造綠色成果,培育綠色文化,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綠色基因植入學子心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生態問題的基本之策。作為一所林業高校,南林大始終把為國家的綠色低碳事業貢獻智慧和人才當作自己的不朽使命。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要務。多年來,南林大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綠色學子”。
       
        “將綠色基因植入學子的心田,給他們打上厚重的綠色生態底色,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人才,是我們人才培養一直以來的特色和優勢。”南林大教務處處長王立彬介紹,近年來,南林大完善課程設置,不斷增加生態類選修課數量,目前綠色文明類通識選修課程由2016年的12門增加至59門,學生選修學分由原來2個學分,增加到4-6個學分。
       
        南林大還鼓勵并要求各學院開設本院專業與生態環境學科交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目前,所有學院都開設了生態環境類必修或選修課程。浸染綠色的交叉課程吸收林科優勢專業的營養,促進“非林”專業與林科專業間的深度融合,為所有學生帶來生態綠色的豐厚滋養。
       
        扎實有效的“綠色主戰場”培養了一批批“綠色學子”。在每年的畢業設計展上,“零污染”“零甲醛”“巧用廢棄物”等作品琳瑯滿目,生態環保是每一屆畢業生創作關注的重要主題。據了解,該校藝術院研究生畢業作品中,環保類設計占80%以上。
       
        綠色成果進入千萬家
       
        2019年5月,南林大成立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研究院;2021年11月,南林大攜手上海瓶行宇宙環??萍加邢薰境闪?ldquo;雙碳”研究項目組并設立“雙碳”研究項目基金,將進一步打造南林大低碳品牌,創建全國低碳校園示范。
       
        這是南林大對接國家“雙碳”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為該校“雙碳”成果培育和綠色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和載體。
       
        立足學校特色和優勢,在生態文明建設需求上尋找課題,研發綠色科技成果,創造生態科技產業,為國家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南林智慧……這是南林大教師自覺的價值追求。
       
        2021年,圍繞“雙碳”熱點,該校組織申報“沿海灘涂農林復合系統能源作物和林木培育及與碳匯能力提升關鍵技術研究”等3個項目立項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
       
        在南林大,各學科專家、學者執著投入“雙碳”研究、生態文明研究。
       
        該校專家在林木遺傳育種、森林保護、農林廢棄物利用、林產化工、生態與環境、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創造了大量綠色科技成果和產業,直接推動了我國生態科技事業發展,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統計,近年來,南林大教師申報的生態環保類科研項目占學??蒲锌傢椖繑档?0%以上。
       
        科研反哺教學,教師聚焦綠色生態項目,必然給學生帶來綠色的思維和知識,滿懷生態情懷的老師也必然會培養出“綠色學子”。
       
        不僅如此,南林大專家、學者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把生態科技成果和理論向社會推廣、傳播。
       
        該校師生深入企業,鉆進樹林,來到田間地頭,指導企業和農民創造生態科技產業,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改善了地方生態環境,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學校連續8年獲“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突出單位”。
       
        掛靠在學校的“江蘇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以生態倫理與環境保護為研究方向,作為江蘇省“科技思想庫基地”,為江蘇省政府的生態文明建設等相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撐。該校專家、學者每年深入地方開展生態科技服務活動達400人次以上。
       
        綠色文化傳播校內外
       
        打造低碳校園,離不開低碳文化。作為一所林業高校,南林大努力打造生態化低碳文化,力爭讓每一棟建筑都說話,讓每一個空間都傳情,讓一草一木都育人,加強生態特色文化建設,將綠色基因植入師生的思想行為,打造南林特色的獨特精神標識。
       
        “讓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替山河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在南林大校園各主干道,這種“綠色標語”一字排開;“樹人樹木”的景觀石刻點綴于綠草紅花之間。校訓“誠樸雄偉,樹木樹人”,校歌“為了碧水青山”,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共同折射、浸染綠色生態主題。
       
        每年三月,美麗的南林大校園櫻花盛開,燦若云霞,以“生態文明·責任與使命”為主題的“生態文化節”便會如期舉行,目前已連續舉辦5屆,共組織開展生態文化高層論壇、“南林幸運樹”評選、大學生綠色科技創新作品展、生態書畫攝影作品展等130余項活動,讓生態文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地涵養學子心田。
       
        每年暑假,200余支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田間地頭和廠房車間,進行生態政策宣講、生態科技服務等,為當地百姓傳播生態知識,帶來生態理念。這個名為“美麗中國行”的常規活動,8年來共有近5000名研究生的足跡踏上了全國20多個省區市。
       
        在南林大,形式多樣的生態主題活動不勝枚舉,學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生態意識和生態責任自覺悄然形成。
       
        該校園林學院教師把課堂搬到田野、公園和農家小院,引導學子通過改造廢舊物品來實現循環利用,將圖紙上的設計方案轉化為一個個精致的庭院意境。這項花園設計與營建競賽活動如今已連續舉辦14屆,已成為該校一項傳統品牌生態文化活動。
       
        此外,學校利用春季櫻花開放時節、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日節點,組織師生廣泛開展植樹、節能和節水教育、綠色出行等環保宣傳和生態文明實踐行動?!度嗣袢請蟆返葦凳抑髁髅襟w對學校生態文化育人活動進行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