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減碳獲益:個人碳交易提上日程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蔣牧云 張榮旺2022-07-02 08:50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減碳行為已深入人心。如今,這些減碳行為更可以通過個人碳賬戶為人們帶來更為直觀的權益。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出臺了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均提到了鼓勵個人碳賬戶設立的內容。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記者表示,推動個人碳賬戶設立和交易,有利于提高公眾對碳排放的認知,也有利于宣傳和推動人們采用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而建立低碳個人賬戶只是第一步,后續的數據采集、量化、流通等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
       
      減碳行為被賦予價值
       
      近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深圳市也制定了《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兩項政策均于7月1日起施行。記者注意到,在上述政策中均提到了個人碳賬戶。
       
      《規定》中第三十一條指出,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托綠色金融數據服務專題庫,與各類第三方機構開展數字化協作,探索建立企業碳賬戶和自然人(常住人口)碳賬戶,將企業碳排放表現信息和個人綠色低碳活動信息等納入碳賬戶、形成碳積分?!掇k法》中第三十四條顯示,鼓勵組織或者個人開立公益碳賬戶,購買核證減排量用于抵銷自身碳排放量,實現自身的碳中和。
       
      據悉,個人碳賬戶是指機構通過收集用戶日常的綠色活動數據,來評估用戶衣、食、住、行中的碳減排行為,形成“碳積分”。通過碳積分,用戶可以換取金融機構授信優惠、產品或服務,多余的配額可以參與碳市場交易等。
       
      關于設立個人碳賬戶的作用和意義,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認為,個人碳賬戶在我國“碳金融、碳信用”領域具備巨大的潛力和市場經濟效益。作為資金交易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金融機構需要在資金準入和交易的過程中,倡導低碳排放。而碳賬戶的推出,以“低碳權益、普惠大眾”為核心,具體量化社區、家庭、個人節能減碳行為并賦予一定價值,通過低碳行為構建科學計量方法和核算測量轉化標準,基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等節能減排場景,使用戶實時記錄與查詢個人的碳減排數據,并與碳交易市場平臺互聯互通,形成持久、普遍的綠色生活方式,一系列動作將使得金融機構獲得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切入口。
       
      除了減碳方面的意義,鑒于碳資產的可交易性,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表示,個人碳賬戶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還意味著多了一個可用的金融工具,可以更加豐富自己的金融資產組合,同時降低綜合風險。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提供個人碳賬戶服務的主要為銀行、碳資產交易所。其中,銀行個人碳賬戶大多基于用戶的綠色活動形成碳積分,并給予消費立減、分期優惠等權益。而交易所的個人賬戶,則是可以讓用戶通過交易所直接交易碳資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所的風險揭示書也提示到,在進行碳排放權交易時,可能會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用戶需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身體及心理承受能力做出客觀判斷。
       
      量化與流通仍待深化
       
      目前,我國的個人碳賬戶處在發展初期,仍然存在不少挑戰。在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個人碳賬戶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對個人綠色減碳行為進行量化,如何確保數據采集的真實性、實時性、有效性、安全性仍然是各大金融機構需要探索的。同時,減碳行為的測算標準不同也使得碳積分的權益較為單一,不同權益之間無法兌換也是一大挑戰。
       
      為應對上述挑戰,個人碳賬戶仍需要進一步深化。袁帥表示,推動碳金融市場健康高效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積極主動作為,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激勵約束,發展多樣化金融工具,繼續深化綠色金融地方試點和國際合作,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鄭磊認為,建立低碳個人賬戶只是第一步,還需要發起大量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碳排放產品或服務,這需要大量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參與,比如公共交通、城市服務、文化娛樂等,形成低碳排放的計量、兌換、交易、激勵系統,使個人碳賬戶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公眾從低碳排放的行為和活動中切實體會到好處。同時,個人碳賬戶積分應先具備交易流通功能,在流通量達到較大規模之后,可以將其作為基礎資產設計為碳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碳排放交易市場成熟之后,也可考慮個人碳排放積分和企業碳排放配額之間的兌換。
       
      事實上,在海外已有較多個人碳金融的理論與實踐。平安證券《策略深度報告金融“碳”索系列(三)個人碳金融實踐:啟動節能減排的C端力量》一文介紹到,海外較早被廣泛研究的個人碳金融方案——居民部門碳排放交易系統(Personal Carbon Trading, PCT),2008年起通過小范圍測試與實踐顯示,該系統面臨統計困難、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易造成不公等問題。
       
      那么,應對類似的難題,海外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值得借鑒?上述研報中提到了韓國光州的“碳銀行”項目。2008 年起,光州銀行向自愿參與的家庭發放“碳銀行卡”,若持卡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過去的六個月中水、電、天然氣的平均使用量減少5%及以上,就能獲得一定量的碳積分。
       
      研報指出,該項目有兩方面值得借鑒的經驗:其一,光州銀行與韓國電力公司、光州市自來水公司等市政組織,以及包含了31 個非政府組織的“綠色開啟”聯盟展開合作。前者為居民個人碳排放的數據跟蹤提供支持,后者則負責系統的推廣和宣傳。商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方合作提高了項目的效率。
       
      其二,光州銀行與市政府共同分擔了在“碳銀行”項目中積分換算的費用,并由光州市統一負責系統的管理和運營。這使得商業銀行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有效地控制了自身的成本??傮w而言,“碳銀行”項目中,光州銀行與地方政府、企業資源的有效結合,是確保居民自發參與和穩定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基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