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能源企業急缺涉“碳”崗位人才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朱妍2022-07-01 12:58

      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的考證市場,其實也從另一角度反映出,與碳相關的崗位非常熱門,背后存在大量的用人缺口。
       
      近日,“人社部擬發布18個新職業”的話題沖上熱搜。
       
      記者從人社部官網獲悉,截至6月20日,這批職業信息已完成公示。其中,包括碳匯計量評估師、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綜合能源服務員等職業,與“節能降碳”直接或間接相關。“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經路徑,正在悄然改變能源與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碳匯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等新職業應運而生。”人社部將其歸結于“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下涌現的綠色職業”。
       
      這已是第二次公布與“碳”相關的新職業。去年1月,“碳排放管理員”一經官宣便引發熱議,電力、化工等能源細分領域的多位人士,紛紛向記者表達過迫切的用人訴求。但據了解,要想勝任這些新職業也非易事。
       
      幾千、上萬元換來“一張廢紙”
       
      想上崗、先學習。“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都急缺,哪里有二氧化碳排放,哪里就需要人”“這是關于碳排放管理的唯一證書,你打算入行,這個證書必備”“快人一步在碳中和領域分一杯羹,年輕人提前實現月薪幾萬”……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搜索“碳排放管理”,類似培訓宣傳比比皆是。
       
      記者隨機挑了一位獲贊較多的劉老師進行咨詢。“我們推薦國資委發的證書,性價比最好。培訓費1580元,在線學滿3個小時課程,然后會安排考試,沒有其他要求,包過。”對方發來證書樣圖,上面寫著專業名稱“碳排放管理師(高級)”,類型“專業技能證書”,落款為商業國際交流合作培訓中心,“這是國資委下屬單位。”
       
      劉老師又發來幾張學員繳費截圖,催促記者報名:“專業技能證書就是資格證,咱報高級的,出去月薪8000+,我還能給你介紹證書掛靠單位。”
       
      沒有多余要求,刷課程包拿證,靠譜嗎?記者了解得知,劉老師所在的名為北京十方普請教育的私營機構,其與國資委并無關聯。“市面上培訓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但不管價格多少,拿證就能掙高薪、掛靠之類的說法都是虛假宣傳。”一位長期從事碳業務培訓的人員楊某告訴記者。
       
      記者查詢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發現,已有不少報考此類證書引發的投訴。“報了碳排放管理師和交易師,涉及金額12000元,說4月份下證、5月份兼職,現在人都找不到了”“花費38200元報北京沐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碳交易、碳監測、碳咨詢、PMP國家認證管理師,承諾證書考過給掛靠,現在公司對此不認可”——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元,最終換來“一張廢紙”的學員大有人在。
       
      與碳相關的崗位用人需求旺盛
       
      “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其實也從另一角度反映出,與碳相關的崗位有多熱門,背后存在大量的用人缺口。”楊某坦言,很多能源企業的碳排放管理崗位缺人是不爭事實,尤其是電力、石化化工等高碳排放行業,企業甚至愿意“組團”給員工報名上課。“大家越來越認識到節能降碳的重要性,大型能源集團通常有自己的專業部門,甚至專門成立碳資產管理公司,中小企業往往沒有這個實力,自己也沒什么管理經驗,需要從外部招聘‘碳管家’。但要知道,絕不是某些機構所謂的沒有門檻、有證就行。恰恰相反,這類崗位對人員素質、能力要求很高。”
       
      龍源碳資產公司碳資產業務部負責人姚艷霞證實,碳排放管理崗位需求旺盛。“特別是近兩年,公司業務擴張,我們自己也會開展培訓。比如,結合主營業務之一電力企業碳資產管理,除了專業碳資產管理員,我們會招一些有基礎、有經驗的火電行業人員,通過再培訓補充缺口、積累人才隊伍。”
       
      “高碳排放企業最缺人,但風電、光伏企業同樣看重這類人才。”某新能源企業負責碳業務的侯某舉例,云南曲靖今年招標一批光伏項目,不同于過去主要考評度電收益、發電量承諾等指標,現在把碳資產收益加了進來,并作為利益分配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碳資產怎么管得好?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出手。”
       
      侯某告訴記者,自己參加過北京綠色交易所組織的培訓,系統了解碳資產管理,加上長期深耕新能源領域的經驗,上手還比較快。“除了出錢送人參加培訓,公司也在積極招聘熟手。”采訪中,侯某一再叮囑記者隱去個人信息,“沒辦法,競爭太激烈了,畢竟大家現在都缺人。”
       
      要培養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
       
      究竟如何培養真正有用的人?多位人士一致認為,與碳相關的崗位,要求從業者具有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要掌握節能降碳相關理論,也要積累碳監測、統計核算等實踐經驗,同時具備能源、金融等細分行業知識。
       
      有著10余年環保從業經歷的楊晴告訴記者,自己多次參加此類培訓,明顯感覺到教學水平、效果參差不齊。“好的培訓不但傳授理論,講解很多可借鑒的案例,還帶著我們實操。給每人一個碳賬戶進行模擬交易,親身參與交易全過程,這是很多野雞機構做不到的。”
       
      即便通過培訓也不是一勞永逸。“與碳相關的政策、熱點頻出,個人還要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比如,一項節能減排新政出來了,你沒法結合企業實際提出落地方案,后續在碳市場很可能吃虧。”姚艷霞直言,人員能力跟不上趟,甚至會直接影響企業效益。“簡單說,企業排多少碳,數據核算不準,必然影響下一步交易。碳配額本來可有盈余,實際算成短缺,這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姚艷霞同時表示,做好培訓有助于填補用人缺口。但培訓機構魚龍混雜,難以保證人員素質,無形中給用人企業帶來風險。“一方面,行業要有準入門檻及其規則;另一方面,企業內部也可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機制。”
       
      “你仔細看,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名是’碳排放管理員’,但機構發證無一例外都寫‘碳排放管理師’。一字之別相差千里,因為目前并不存在官方認可的資格證。開設培訓本身沒有問題,但這類證書只能證明你參加過學習,不可夸大其詞。”楊某坦言,隨著又一輪新職業公布,預計將持續帶動培訓市場。但缺乏標準與規范,培訓機構“怎么說了怎么算、教你什么全隨緣”的亂象,應該管管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