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道路上,我國邁出了堅定有力的步伐。
通過不斷健全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啟動全國
碳市場交易,加快構建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等舉措,
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理念蔚然成風,并成為社會和企業關注的重點課題,而建筑領域作為能耗大、排放高的行業,受到了廣泛關注。
在“雙碳”目標驅動之下,中能建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能建城發)發揮央企引領帶頭作用,深入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探索建筑領域的技術創新與融合,不僅展現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硬實力,也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低碳運營能源管理
平臺賦能“雙碳”,構建綠色發展“新引擎”
當下,傳統建筑粗放式生產方式已難以滿足國內高質量增長需求,房地產建筑領域亟待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中能建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緊扣國家“雙碳”目標,著力推進在
綠色建筑領域的創新研發,并創新性地打造低碳運營能源管理平臺,實現項目
節能減排無人值守,為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能建城發的智慧和力量。
據了解,該平臺主要功能有實時監測、節能分析、節能管控等功能。實時監測模塊可實時監測室內環境、新風機組監測、熱泵主機、地溫場和系統能耗。節能分析模塊對項目系統能耗、系統負荷、主機負載、運行費用、系統能效、地熱平衡、輸送能效和節能環保進行數據分析,制定自動運行策略。節能管控可實時監測控制整個系統主要設備的運
行情況,實現真正的無人值守。中央管控云平臺則對整個系統關鍵管理指標進行分析評估和統籌管理,實現能耗分析、負荷分析、能效分析、能源計量、智慧運行與實時報警。
目前,該低碳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其中一個項目已竣工并運營一年以上,4個項目正在建設實施中,實施面積累計約110萬方。
專家認為,目前行業中能源管理平臺大都是以設備管理和能源監測為主要功能的一代產品,而能建城發低碳運營能源管理平臺在一代產品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迭代,主打無人值守,云邊協同,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有助于更好地賦能“雙碳”,構建企業乃至行業綠色發展的“新引擎”。
從量變到質變,著力打造建筑與能源融合技術示范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這需要群策群力、創新進取,只有企業力量廣泛參與其中,并在相關技術層面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能建城發堅持聚焦建筑與能源的融合問題,積極貫徹落實中國能建《若干意見》精神,推動碳達峰碳中和“30·60”白皮書目標落地。能建城發作為牽頭單位,協同3家外部科研機構、7家兄弟單位揭榜重點研發項目“建筑與能源融合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以構建建筑與能源融合的技術體系為總目標,從全鏈條的逐層角度分解低碳、零碳建筑社區建設的建能融合關鍵技術,著力打造建筑與能源融合技術的示范。
同時,能建城發積極與清華大學對接,全力破解傳統建筑工程室內空氣質量不能防患于未然的難題。針對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的痛點問題創建了VOC釋放特性測評控新理論和技術,參與研發了凈化性能測評控方法和設備,同時建立了建筑室內空氣質量預評價技術,不僅滿足了用戶需求,提高了居住舒適度,還推動了人居朝綠色健康科技層面的新迭代。
值得關注的是,該課題成果被直接應用于52部國內外標準,推動了健康建筑和綠色建筑的發展。2021年9月,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能建城發與清華大學聯合申報的建筑室內空氣質量測評控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榮獲2020年度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綠建領域成績不俗,認證項目覆蓋率已實現100%
作為
碳排放的主要行業之一,建筑業的綠色化轉型升級對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為此,國家在推進建筑能耗上制定了嚴格目標。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
在政策持續推動、綠色建筑滲透目標不斷提高的發展使命下,能建城發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在綠色建筑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目前,能建城發開發項目綠色建筑認證覆蓋率已實現100%,累計獲得綠色建筑認證標識30余項,累計綠色建筑認證面積近500萬平方米。據估算,每年可實現節能量24萬噸標煤,帶來每年二氧化
碳減排量16萬噸,相當于每年植樹890萬棵。
其中,上海紫郡公館獲得首批中德綠色建筑國際雙認證、國際C21低碳建筑解決方案獎,精瑞科學技術獎金獎、首批國家新綠標三星級認證,并獲得住建部綠色建筑創新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全球正處于從高碳向低碳甚至凈零碳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正在加速推進。“雙碳”目標驅動下,對建筑領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推動房地產價值鏈加速重構,因此,需要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更多地轉變發展方式。只有向綠色要效益,不斷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才能通過技術創新建立優勢壁壘,進而構建企業和行業發展的良性正循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