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于2022年6月28至30日于線上舉行,本次峰會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新浪財經和中信出版集團聯合舉辦,峰會主題為“共促全球ESG發展,構建可持續未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ESG助力30·60雙碳目標實現”環節發表主旨演講。
劉世錦在演講中談到,現實中會觀察到三種不同的減碳類型:第一種是“衰退型減碳”,第二種是“增效型減碳”, 第三種是“創新型減碳”。前兩種衰退型減碳和增效型減碳主要體現的是一種防御型戰略,而創新型減碳則是一種進攻進取型的戰略。
“在過去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對進取型的戰略已經有認識和展望,但是我們的想法和做法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防御性戰略”,劉世錦指出。
對于“創新型減碳”,劉世錦介紹其幾個優點,首先,創新型減碳可以實現長時間內對傳統的高碳技術和產業的替代。其次,可以大幅度降低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典型的
案例就是光伏發電。此外,創新型減碳能產生更多的附加效用和福利,創造更多的消費者剩余。
比如最近
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相當火爆,最新的數據現在已經相當于整個汽車銷量的20%,這是超預期的。
“消費者為什么要買新能源汽車?不能說他不關注
碳減排,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去買這個車直接的感受還是使用成本低、電子設備應用得手、舒適程度高、操控感覺與以往也大不相同,特別是自動駕駛的能力在逐步提升,也就是消費者在買這個車,大部分的優點可能是在減碳之外的,也就意味著當我們出于減碳的動機而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它實際上產出了很多額外的超出我們預期的福利。”劉世錦說。
因此,劉世錦指出,創新型減碳確實啟動和引領了遠超減碳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
綠色化、數字化的轉型。所以,下一步要面臨的重要挑戰就是如何盡快地由防御型的碳戰略轉向進取型碳戰略。
不過,劉世錦也談到,創新型減碳確實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些挑戰,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缺少足夠的市場激勵。
那么對于如何實現由防御型的碳戰略轉向進取型碳戰略,劉世錦表示有幾下幾點:
第一,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增長型
碳匯市場。
何為“增長型碳匯”?是指運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在獲取相同產出的情況之下與原有的高碳基準生產方式相比所減少或者抵消的
碳排放量。
第二,要形成一個區域自主減排責任體系。
可以借鑒國際上《巴黎協議》的原則,鼓勵各個地方的主動性,提出既合乎本地實際,又有一定挑戰性的減碳目標。與下一步國家陸續出臺的落實雙碳目標的1+n政策相配合,形成省市區縣和開發區等層面的區域減排計劃和可追溯的減排責任要求。
第三,要加快碳核算、碳賬戶為重點的綠色微觀基礎制度建設。
建議在碳核算的起步階段,可以采取由上而下的辦法,先把基本情況摸清楚,然后下功夫普遍地建立碳賬戶,包括企業和其它機構的碳賬戶,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個人碳賬戶。
“在企業中間應該普遍地推廣ESG這樣一個評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中形成穩定規范的ESG評估的披露制度。同時把更多的融資活動挪入綠色金融軌道,借助增長型碳匯開發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從而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他說。
最后,劉世錦指出,促進綠色創新既有技術創新,也有制度和政策創新。“可以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引導下,在有條件、有意愿的地方先做
試點,給出一定的試錯探索空間,取得成功經驗后再逐步地完善提高,再推廣。這個應該說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條重要的成功的經驗,在當前綠色創新和轉型中仍具有現實意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