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低碳技術性貿易措施
成都海關技術中心董偉主任表示,“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推出電池法案、碳邊境調節機制等法規法案,本質上是基于其在低碳領域的領先地位構筑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此,成都海關技術中心近年來一直積極開展低碳外貿相關工作,為鋰電池原材料、電氣產品等遭遇外貿低碳技術要求的外貿企業,提供低碳商務條款解讀、技術培訓、產品碳足跡核算等服務,還有針對性地密集開展了國際貿易低碳準入政策、產品
碳排放標準、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等系列研究,以推動我國參與建立國際外貿低碳技術秩序。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就明確提出“探索開展出口產品
低碳認證”的改革試驗任務。在市商務、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及成都海關等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9月實現首批“成都造”產品出口低碳及碳足跡認證工作。截至目前,成都共計20余家企業、30余個產品單元已完成
低碳認證和碳足跡核查。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成都外貿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今年5月發布《成都市2022年度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支持出口企業開展碳足跡核查,對取得碳足跡核查證書或報告的,予以核查、認證及相關服務費用100%支持,并大力支持取得碳足跡核查證書的出口產品擴大出口規模,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市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國際化的低碳產品標準、認證與服務體系,有利于發揮成都的開放優勢,從科技、經濟及外交等多角度、全方位增強國際影響力,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的同時,促進傳統制造產業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成都造”綠色低碳品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