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近零碳社區
1 建設緊湊而有活力的生活圈
引導社區內集中就近設置基本服務設施,合理布局辦公用地、商業用地與城市公園,適度強化用地混合與建筑復合利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減少不必要的跨區域交通出行。
《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到2025年,全市60%以上的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
2 推動近零能耗建筑建設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鼓勵分布式能源發展,通過建筑被動式設計、主動式高性能能源系統及可再生能源系統應用,最大幅度減少化石能源消耗。
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探索基于濕熱氣候的超低能耗技術路徑,提升民用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中
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90%以上。
3 構建綠色低碳的出行環境
精細化設計公共交通場站,改善公交出行體驗;構建連續通達高品質的慢行系統;為共享出行方式提供便利。
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健全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提升綠色出行比例,創建綠色出行城市。到2025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0%以上。
4 倡導節約循環的資源利用
加強生活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覆蓋率應達到100%,有條件的社區可以結合碳普惠行動布設具備垃圾分類宣傳、綠色賬戶服務、可回收物交投等復合性功能的示范型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
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全鏈條提升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推動垃圾分類投放點智能化、便利化、清潔化設置。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2.8%。
通過提高社區綠化覆蓋率、優化高碳匯植物比例等,全面提升居住社區碳匯能力。
廣州“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森林圍城、森林進城”,使綠化“進社區、進校區、進園區、進村宅、進樓宇”,展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森林城市風采,增加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1.65%,基本建成獨具嶺南特色的公園城市。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