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發電主要是指利用生產過程中多余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余熱發電是指利用廢氣、 廢液等工質中的熱或可燃質作熱源,生產蒸汽用于發電。用于發電的余熱主要有水泥余熱、廢汽廢水余熱、化學反應余熱、高壓流體余熱、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等。余熱發電不僅節能,還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助于降低工業排放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因此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理念背景下,余熱發電市場發展前景較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余熱發電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未來投資調研報告(2022-2029年)》顯示,余熱資源是指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復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被認為是繼煤、石油、天然氣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規能源,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余熱總資源的60%。
這些余熱資源可用于發電、驅動機械、加熱或制冷等,能減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減輕對環境的熱污染。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高耗能行業的余熱回收有利于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實現“變廢為寶”。目前我國鋼鐵、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與石化、輕工、煤炭等行業的余熱總資源情況如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余熱的回收利用途徑很多。一般說來,分別是綜合利用余熱、直接利用、間接利用(產生蒸汽用來發電)三種。其中綜合利用余熱最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余熱發電是余熱的回收利用中其中一種,屬于間接利用。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一個個觀念的提出,我國的余熱發電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我國余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余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有相關資料顯示,2020-2022年3月,國內余熱發電行業建設或完成項目事件達到十余起,包括湖南云峰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及配套余熱發電項目、中材節能簽署的阿聯酋NCC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建龍西鋼80兆瓦余氣余熱綜合利用自備發電項目二期、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9MW余熱發電裝備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余熱發電累積裝機量約為4500萬千瓦。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余熱發電技術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部分領域余熱發電在技術、裝備等方面已到達國際領先水平,余熱發電效益、發電效率在不斷提升。例如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現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且已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并能滿足不同窯型要求的發電系統。但整體來看,各行業余熱資源利用率仍較低,余熱資源整體利用率約為三成,未來我國余熱發電利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未來市場前景向好。這是因為無論是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和經驗,還是從我國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看,節能環保行業都屬于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行業。尤其是目前中國經濟所處的換擋轉型升級階段,國家從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角度,把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推到了戰略發展的新高度。節能環保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討論熱點,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在此背景下,余熱發電市場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受市場前景吸引,近年資本相繼進入該市場,我國余熱發電行業布局企業不斷增加,使得市場競爭日漸加劇。目前國內余熱發電市場上主要企業有海陸重工、盾安環境、中材節能、南京凱盛、思安新能源、大連易世達新能源、川潤股份等。而預計在需求升級、競爭加劇、結構改革背景下,余熱發電市場將不斷向擁有技術、裝備、資質的頭部企業聚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