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提升供給質量看,隨著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生產性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能力日益增強,這不僅對推動農業農村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也對優化我國產業區域布局、暢通城鄉區域經濟循環具有積極帶動作用。從有效擴大內需看,鄉村振興可以進一步發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增收能力,釋放農村巨大潛在需求,推動農村消費市場擴容提質。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要下大力氣建設“新型農業基礎設施”,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在實踐中,要強化以下基礎環節:一是持續規范高標準農業生產過程,加快建設溫室、大棚等標準化設施,提升農作物自然風險防御能力;二是根據地域特征和產品特性,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運輸和物流設施建設,延長銷售時間或錯季銷售,實現產品保值增值;三是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強物流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充分利用電商
平臺、網絡直播等新型營銷方式,推動高質量農產品與市場需求有效匹配;四是推進供應鏈創新應用,開展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建設,與重要地區或全國性物流中心建立有序穩定聯系;五是建立和推廣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產品質量認證標準體系,打造農產品品牌,對標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商超農產品標準,爭取國際通行的農產品認證,增強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