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熱量和海洋酸化四項氣候變化關鍵指標2021年打破紀錄

      文章來源:聯合國碳交易網2022-05-19 09:12

      世界氣象組織是聯合國系統關于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該機構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確認:過去七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七年。2021年“僅僅”是這七個最暖年份之一,是因為年初和年底出現了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產生了暫時的降溫效果,但并沒有扭轉氣溫上升的總體趨勢。2021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約高出了1.11(±0.13)°C。
       
      走出化石燃料的“死胡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這份旗艦報告發表之際,批評了“人類在解決氣候惡化問題方面的一樁樁慘淡敗績”。他呼吁采取緊急行動,抓住能源系統轉型的“低垂果實”,走出化石燃料的“死胡同”。
       
      在視頻致辭中,古特雷斯提出了五項關鍵行動,以啟動可再生能源轉型。這些行動包括獲取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供應,將可再生能源的私營和公共投資增加兩倍,并停止對化石燃料的補貼——目前全球每分鐘的補貼額高達約1100萬美元。
       
      古特雷斯說:“可再生能源是通向真正能源安全、穩定電力價格和可持續就業機會的唯一途徑。如果我們共同行動,可再生能源轉型可成為21世紀的和平項目。”
       
      他強調,我們必須在這十年內采取全球行動,防止日益惡化的氣候影響,并將升溫控制在高于工業化前水平1.5℃以下。
       
      不作為的沉重代價
       
      聯合國大會主席沙希德表示,這份報告再次提醒人們不作為會付出何等沉重的代價。
       
      他說:“報告的結論是明確的:我們正在輸掉控制氣候變化的戰斗,而且還無法阻止環境退化。”
       
      沙希德強調,“我們擁有資源、技能和技術,我們擁有告訴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的科學:我們缺乏的是政治意愿。”
       
      他說:“作為一個非常清楚海平面上升風險的小島居民,我深有體會。作為聯大主席,我仍然希望這種緊迫性將轉化為增強的政治意愿和集體行動。”
       
      早期預警是關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教授表示,“下一個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出現在我們眼前只是個時間問題。氣候變化正在我們眼前發生。人類導致的溫室氣體所捕獲的熱量將使地球變暖,影響數代人。除非發明了從大氣中清除碳的技術,否則海平面上升、海洋熱量和酸化將持續數百年。有些冰川已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而這將對這個已有20多億人飽受水資源壓力的世界產生長期影響。”
       
      塔拉斯進一步指出,“極端天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多年來在備災方面的投資,意味著我們能夠更好地挽救生命,盡管經濟損失仍在不斷飆升。但我們任重而道遠。非洲之角正在經歷的干旱緊急狀況、南非最近發生的致命洪水、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極端高溫就在我們眼前。”
       
      他強調,“早期預警系統”是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氣象組織會員國擁有這些系統。按照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要求,我們承諾將在未來五年內讓早期預警惠及每個人。”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在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年會5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開幕前夕發布,同時也將成為今年晚些時候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即第27屆締約國大會)的正式文件。
       
      關鍵訊息
       
      溫室氣體濃度
       
      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在全球創下新高, 2021年溫室氣體濃度在持續增加。
       
      氣溫
       
      2021年的全球年平均氣溫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平均氣溫高出約1.11±0.13°C。最近七年(2015至2021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年。
       
      海洋熱量
       
      海洋熱量創歷史新高。2021年,海洋上層2000米深度繼續升溫,預計未來還將持續——這一變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時間尺度上是不可逆的。這種暖溫正不斷向更深層次滲透。2021年,大部分海域都在某個時間點上經歷過至少一次“強”海洋熱浪。
       
      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了人類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約23%的二氧化碳。這與海水發生反應,導致海洋酸化,威脅著生物和生態系統服務,進而威脅到糧食安全、旅游業和沿海保護。隨著海洋pH值的下降,海洋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海平面上升
       
      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013至2021年間平均每年上升4.5毫米,之后于2021年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一速率是1993至2002年間的兩倍多,主要原因是冰蓋中冰量的加速流失。這對數億沿海居民產生了重大影響,加大了其對熱帶氣旋的脆弱性。
       
      冰凍圈
       
      盡管2020-2021年冰川年的融化程度低于最近幾年,但在幾十年的時間尺度上,冰量損失有明顯的加速趨勢。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的基準冰川已平均減薄了33.5米(冰當量),其中76%的減薄發生在1980年以后。
       
      對于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的冰川來說,2021年是特別糟糕的一年。由于6月和7月的熱浪和火災,冰量損失創了紀錄。
       
      八月中旬,格陵蘭經歷了一次特殊的融化事件并在海拔3216米的冰原最高點“頂峰站”出現了有史以來首次有記錄的降水。
       
      熱浪
       
      2021年異常的熱浪打破了北美西部和地中海的記錄。7月9日,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的氣溫高達到54.4°C,而西西里島的錫拉丘茲的氣溫達到了48.8°C。6月29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氣溫達到了49.6°C。
       
      洪水
       
      在中國河南省的洪水造成了177億美元的經濟損失。7月中旬,歐洲西部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災,德國的經濟損失超過了200億美元。生命損失慘重。
       
      干旱
       
      干旱影響了世界許多地區,包括非洲之角、加拿大、美國西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在位于亞熱帶的南美洲地區,干旱造成了巨大的農業損失,破壞了能源生產和河流運輸。
       
      2022年迄今,非洲之角的干旱已經加劇。東非正面臨著非?,F實的前景:連續第四個季度無雨,這使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陷入了40年不遇的干旱。
       
      颶風
       
      2021年的颶風艾達是北大西洋本颶風季最大的颶風,于8月29日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陸,美國的經濟損失估計為750億美元。
       
      臭氧洞
       
      南極上空的臭氧洞又大又深,頗為異常。在強大、穩定的極地漩渦和平流層下部溫度低于平均條件的影響下,達到了最大面積248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非洲的面積)。
       
      糧食安全
       
      沖突、極端天氣事件和經濟沖擊的復合影響,因新冠疫情而進一步加劇,削弱了幾十年來在改善全球糧食安全上取得的進展。2021年人道主義危機不斷惡化,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面臨饑荒風險。2020年營養不良的總人數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亞洲(4.18億),三分之一生活在非洲(2.82億)。
       
      流離失所
       
      水文氣象危害持續導致境內流離失所。截至2021年10月,記錄在案的流離失所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140多萬人)、菲律賓(近39萬人)和越南(66萬多人)。
       
      生態系統
       
      有些生態系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例如山區生態系統 ——世界水塔——就受到了嚴重影響。升溫加大了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包括海草草地和海帶林)不可逆轉的損失風險。珊瑚礁尤其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預計在升溫1.5°C時,它們將失去70%至90%的原有覆蓋面積,在升溫2°C時,將失去99%以上。根據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目前20-90%的沿海濕地有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這將進一步損害糧食供應、旅游業和海岸保護等生態系統服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