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交易面臨的困難
政策與機制方面,綠電交易與其他政策和市場機制的銜接不暢。近年來,圍繞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配額制、碳交易、綠證交易等相關政策和市場機制應運而生,相互交織影響,政策的落地以及作用的發揮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論實現,需要經歷復雜而曲折的過程。當前我國電力供需以省內平衡和就地消納為主,缺乏促進清潔能源跨區跨省消納的強有力政策、合理的電價和輔助服務等必要的補償機制,省間壁壘突出,跨區跨省調節電力供需難度大。綠電交易是連接綠證市場和碳交易市場的“粘合劑”,為實現“電-碳”兩個市場聯動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綠證交易、綠電交易和碳交易因“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同目標而生,在運行機制上卻出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沖突。一是綠電市場與碳交易市場可能存在著重復支付環境費用的缺陷,統一的“電-碳”市場計算標準尚未形成,造成“電-碳”市場缺乏有效銜接;二是綠電市場和綠證市場對于“證-電”合一與分離存在明顯分歧?!毒G色電力試點方案》采取“證電合一”的方式,只針對能夠參與綠電交易的風、光發電量,對于沒有參加綠電交易的,還是證電分離的,這種差異就導致兩個市場機制證電關系紊亂。
據悉,自去年9月綠電交易試點啟動后,只有廣東、河北、山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開展一些綠電交易,但綠證在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與電力交易中心之間的核發劃轉通道卻遲遲未能打通。
技術與市場方面,我國電力規劃發展存在網源不協調、能源生產與消費中心逆向分布、缺乏靈活調節電源系統調節能力不充足等問題,加之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阻礙,導致跨區域綠電交易實際困難重重。風電裝機集中的“三北”地區,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其他新能源富集的大型能源基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與開發配套的電網送出項目規劃、核準相對滯后,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等問題。同時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等特征,對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而目前系統缺乏靈活調節電源,調峰能力不足。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現綠電富集高供給的“三北”等地區綠電“滯銷”,綠電高需求的東部發達地區綠電“脫銷”,進而造成綠電市場化定價機制的失靈。
消費與理念方面,目前我國能源消費模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還亟待增強,傳統用能習慣需要進一步改變。和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綠電交易還處于自愿交易市場,沒有實現配額強制交易與自愿交易的融合,這就使得許多企業對于綠電的需求并不迫切,降低了綠電交易市場需求端的活力。我國綠電交易的消費者主要是那些已提出100%綠色電力生產目標的企業和自覺減碳以幫助產品獲取更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往往僅局限于大型的跨國企業集團或者有強烈出口需求的企業,綠電對于龐大的國內企業缺乏吸引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