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達峰、深度減排到碳中和的研究
柴麒敏表示,為支撐國家目標論證,他的團隊在2020年9月前也基于自主開發的IAMC全球模型對中國未來實現碳中和的路徑進行了最新的評估,并與國際部分情景做了相應比較,基本上分為達峰
平臺期、深度脫碳期、源匯中和期。與國際上對中國的2℃、1.5℃的情景分析,我國的研究雖然與其有一定幅度的差異,但大致趨勢相同。在全球實現2℃、1.5℃目標的大背景路徑下,基本上框定了未來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總體趨勢和實現路徑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異。對中國而言,實現“雙碳”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實施中面臨的具體問題非常多,既有技術上的,也有政策上的。
另外,為更好支撐重點部門和行業碳達峰,他的團隊還在2020年9月之后進行了基于SPAMC國家模型的“雙碳”情景研究。特別是結合“十四五”最新形勢,針對高投資高安全、強創新高質量、統籌協調的三組情景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模擬,并對工業、建筑、交通等終端部門和電力、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的歷史排放、未來趨勢進行了細顆粒度的分析,并重點對我國“終端高電氣化率+新型電力系統”等轉型路徑的技術方案進行了闡述。
基于上述及相關研究基礎,我國在2021年10月向聯合國遞交了《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提出了未來將采取五大主要措施來高質量地實現我國的碳中和。
一是持續推動節能技術進步與發展,通過加快普及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零碳技術與生產工藝,將智能創造、系統集成、循環鏈接等先進技術融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提升終端用能領域電氣化水平,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應用推廣電能替代技術等方式大力提升工農業生產、交通和城鄉居民生活籌終端用能領城中電力對其他能源形態的替代,電力成為終端部門用能的主力。
三是加速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先進核能技術,加快非化石能源降本提效發展及與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和多能互補,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四是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
清潔能源在鋼鐵、水泥、航空、航運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推動高效率、低成本二氧化碳移除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快發展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領域全流程的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規?;痉逗徒ㄔO)。
五是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體化保護和修復。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建化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河湖、濕地保護修復,整體推進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退化土地修復治理,實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