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與能源經濟融合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最初是以草木為燃料的“柴薪時代”,這標志著人類對于自然資源已經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利用;而后,是以煤炭為燃料的“蒸汽機時代”,人類擺脫了生物質能轉化為動能的低效率,正式進入工業時代;第三是以電力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開始用于為機器提供動力,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
新能源。此外,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以煤氣和石油為染料的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也推動了石油開采業和化工業的產生。
進入20世紀后期,天然氣以其低成本等優勢,從石油時代初期的“廢氣”華麗轉身,成為人類社會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人類此前的能源活動幾乎全部依賴于地球上不可再生資源,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膨脹,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面臨枯竭,人類社會逐步進入到尋找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利用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實現能源節約的時代,人類對于能源的利用已經突破了生物體的界限。而今,在數字化催生的能源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動下,人類對于能源的利用也已步入新的紀元,即能源數字化時代。
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傳統能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能源生產系統的數字化能夠幫助生產者準確判斷能源需求者的類別和能量需求的時間和體量,以可控范圍內最低的成本提供能源;能源運輸和分配系統的數字化能夠幫助能源運輸者以最高的效率分配和運輸能源,以此來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費系統的數字化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的能源消費方式。最終,能源系統通過數字化手段有效連接和共生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能源數字化生態。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2017年能源數字化市場規模為520億美元,約占全球數字技術應用市場的44%。在這520億美元中,有46%用于化石能源電廠的運行管理(如傳感器、數字采集和解析以提高電廠效率),35%用于智能電表(180億美元)。彭博預計到2025年,全球能源數字化市場規模將達到640億美元。其中,電網自動化預計將占100億美元,家庭用能系統的規模將達110億美元。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