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楊偉民:穩增長、促消費,尋求動態平衡的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能源基金會碳交易網2022-05-05 15:00

      2021年是中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年,去年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實現了8.1%的增速,GDP總量達到了114萬億,其中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0%;與此同時能源消費總量也增長了5.2%,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了52.4億噸標準煤。
       
      這其中需著重思考,在保障全盤經濟增長、穩定進出口貿易的前提下,應如何處理好各方面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面對雙碳目標與疫情未平復情況下經濟環境的挑戰,習總書記在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具有高度指導意義: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疫情沖擊下2022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總體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第一季度實現了4.8%的經濟增速,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4%,總體平穩。中國的經濟目前仍然處于疫情沖擊期,國內疫情多點、多時段散發,同時國際環境的突變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揚,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總體平穩非常不容易。
       
      其中,農業增長比較穩定,工業正在恢復,投資增長加快,外貿增長放緩,消費品價格漲幅總體可控。居民收入增長和增速超過GDP的增長速度,符合中央的基本要求。就業總量基本穩定、略有提高,但結構上存在一定問題。
       
      總體需求供給方面,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普遍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農業、工業、制造業、建筑業比去年第四季度進步,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服務業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差距較大,尤其住宿和餐飲業出現了負增長。房地產負增長2%,比去年第四季度表現略好。其他一些領域基本持平。
       
      從環比的角度分析,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環比增長是1.3%??傮w來看從2020年第四季度以后,環比增長有所波動、整體呈下降趨勢,反映了經濟仍然受疫情沖擊的影響。
       
      ? 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去年3月達到高點,在此之后逐步下滑。
       
      ? 投資方面,2021年投資累計增長是逐月下滑的,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各地區加大了穩投資,因此今年2月份的投資增長恢復到了12.2%的較正常水平。
       
      ? 房地產呈下滑態勢。房地產占GDP大概7%左右,自去年第三季度起出現負增長以來,可能成為拖累今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 進出口方面,2021年進出口增長20.9%。今年2、3月份進出口開始恢復到常態,增速基本保持10%左右,但進口滑落為負增長。3月份隨著俄烏沖突,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上漲,而大宗商品和初級產品占中國進口產品比例相當高,因此這一期間相應減少進口量避免風險。
       
      ? 在供給側,去年在拉閘限電和缺煤缺電的背景下,工業增長跌到了谷底,電力短缺對制造業的制約到10月份以后基本解除,工業小幅恢復。今年3月由于疫情沖擊有所回落。由于產業鏈的影響主要在4月體現,下滑幅度可能更大。以季度為單位,去年第三季度以后,制造業和工業增幅大幅度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工業和制造業的增幅明顯比去年第三、四季度要快。
       
      ? 服務業方面,今年前兩個月恢復到4.2%,3月份以后由于受疫情影響,迅速滑落到了-0.9%。
       
      ? 大宗商品價格去年以來一直處于逐月上漲的態勢,今年3月份以后,工業的生產和購進價格緩慢下降,但是能源價格、燃料動力價格受到俄烏沖突影響,進一步呈現上升的態勢。
       
      ? 結構性就業問題是下一步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全國城鎮失業率調查顯示,25-59歲人口失業率約為5%,相對較低;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呈上升趨勢,今年以來1、2月持續上升至16%。
       
      ? 在疫情及其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下,企業的預期收益轉弱,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在今年3月跌破了榮枯線到49.5%;非制造業跌至48.2%。
       
      短期經濟下行并未改變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總的來看今年經濟平穩運行面臨新的挑戰,從前述數據來看,第一季度的三個月表現為兩個不同的階段,1、2月份在往上走,3月份往下跌。第一季度4.8%的增長不及預期的5.5%,而在4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顯得更大。
       
      缺柜、缺芯片、缺工這些“三缺”問題仍然存在。制造業開工不足,缺工問題暫時不太突出,但是之前的相關調查反映制造業、尤其是出口方面的制造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仍在加劇,體現為需求疲弱,造成成本向下游轉移不暢。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今年輸入性通脹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另外,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也對金融、資本市場帶來波動。
       
      疫情沖擊是第一季度短期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但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國內市場,龐大而且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充分的政策空間,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智慧經驗和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帶領中國實現經濟持續平穩的發展,力爭在今年實現5.5%的增長目標。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問題的四大政策建議
       
      針對現在的經濟運行問題,需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見效快的政策措施,以保持穩增長。
       
      首先,疫情反彈是當前影響經濟的最大制約,而人流、物流等要素的流動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當下必須加強更加科學的精準防疫,在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可能減少防疫措施對人流、物流的限制,以盡可能小的經濟代價控制住疫情,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積極擴大消費。從長期來看,居民消費是需求側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短板。這次疫情的突如其來使本來就比較脆弱的消費受到了更大的沖擊,應對疫情受困、收入減少的群體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針對目前應擴大投資還是擴大消費的爭議,相對于擴大投資,當前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來得更快,擴大消費實質上更是救助企業,配合為企業減稅、減息、減負等必要措施,將有利于幫助企業克服生產經營困難。同時還應通過改革來擴大消費,例如:國常會提出在汽車限購的城市逐步增加增量指標;對一些限制消費、限房限車的政策可以作出改進;還可以通過增加落戶指標等措施擴大消費。
       
      第三,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證、租購并舉,加快研究制定綜合性、一攬子房地產的政策,明確房地產新制度、新模式的方向,明確相關政策措施,給房地產企業和居民提供可靠的預期。
       
      最后,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經濟思想、特別是新發展理念,按照習總書記關于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的思想、原則,完善多元目標下的經濟制度治理思路及其方式方法,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調整措施,把握收縮性政策出臺的時期、力度和效果,對重大政策的出臺進行綜合影響評估,涉企政策要聽取企業的意見,對企業的監管要給企業整改的過渡期。
       
      主持人:結合您之前提過的“限碳不限能”,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高碳高能耗的產業在雙碳背景下的出路?
       
      楊偉民:從煤炭一項來看,去年的煤炭消費總量偏高,這提示我們要深入分析高耗能情況是由哪些產業造成的,才有利于未來判斷該如何減排。
       
      國務院之前提出控制兩高行業的盲目增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加了“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兩高一低的思想。宏觀上,國家可以采取行政性措施限制高碳產業發展,但是從總書記所說的多目標動態平衡的角度來看,需要按照投入產出法對未來計劃限制的產業進行論證,因為每個產業都可能關聯到整體產業鏈當中的環節,限制某個產品、產業鏈容易打亂整個投入產出的關系,對進出口造成影響。我們希望實現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動態平衡,而不是總體經濟規模縮減的動態平衡。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出于供應鏈安全考慮)一部分高耗能產業可能長期存在,但必須針對高耗能這一項,促使其向低碳排轉型,鼓勵高耗能的企業或項目結合新能源(電力開發)來加強建設或者合作開發。我們的調研中很多企業也反映了這樣的訴求,國家可以在政策上、體制上做調整,促進企業向此方向發展。隨著時間和技術進步,一些企業在能耗上已經實現了煤電占比的減少、風光電占比的逐漸提高。
       
      西電東送未來仍然是電力格局的重要構成。風光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而西部、西北地區可能會集聚較多耗能型產業,那么應著重考慮將其就地轉化成合理用能下的低碳排產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