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正在成為越來越熱門的字眼。國家規劃“十四五“期間
碳排放降低18%!總體
綠色環保產業將達到十一萬億元的產值! 結合不同行業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力爭有條件的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明確工業降低碳排放的實施路徑?;诹鞒绦?、離散型制造的不同特點,明確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
碳排放“
碳中和”是指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
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塑料制造是能源密集型和排放密集型的,在其全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會排放溫室氣體,無論是化石燃料的開采和運輸,塑料的精煉和生產制造,乃至大量塑料廢棄物的處理過程,特別是焚燒的處理方式,都與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背道而馳。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
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為2021年全年,按照全國
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相關工作安排,納入的2162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在2021年12月31日前清繳2019-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額。作為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前,全國碳市場大幅升溫,交易活躍度不斷上升。
意愿提升
碳排放交易意愿日漸高漲。以下幾組數據可見,21年11月開始,全國碳市場交易逐漸活躍起來,日均達到264.40萬噸級別的成交量度。其中,尤其12月14日當天成交量破千萬噸,峰值數字達到了1488.08萬噸,創造了開市以來新的高度。12月15日上午,全國碳市場在第102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億噸大關,這一天的交易結束后,累計成交量1.07億噸,成交額44.26億元。截至12月24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超1.5億噸,累計成交額超62.8億元。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工作人員指出,自碳啟動市場啟動,一直有著比較高的活躍情況,2021年7月底的數據顯示日成交額為54萬噸左右數值;隨后的第二個月熱度有所減緩,后面三個月的日均成交量約為25萬噸;而到了11月份,額值核定工作開展完之后,那些重點排放企事業組織配額缺量情況確定了,市場跟著就開始回暖,交易值自此高位運行,11月的日均成交量超100萬噸左右,總成交量達2300萬噸,大大提升了之前幾個月的總值。市場成交量和活躍度上升的時候,交易
價格相對沒有那么大的跳躍,最近的一段時間都在42元/噸左右。而后進入年底履約窗口期的到臨,市場交易量又接著放大,交易活躍度進一步加大。“下一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將繼續做好市場服務和管理工作,持續加強與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溝通,指導和督促重點排放單位盡快開展交易,全力保障履約工作的順利完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穩步發展和壯大全國碳市場,積極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位工作人員說。
企業技術深入
碳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提高碳排放管理,減排意識增強與水平的促進,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是保證市場機制實現的關鍵。“啟動初生態環境主管積極組織開展各類
碳交易能力建設培訓,使我們明確
碳資產管理的工作方向,掌握
碳資產管理中的重點、難點,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碳排放管理能力和
碳交易水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一家發電企業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專門成立碳資產管理工作組,制定一系列碳資產管理制度,將碳資產管理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同時多次邀請專業的碳資產管理咨詢公司對全公司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了公司碳資產管理隊伍的技術水平。通過多種有效措施的實施,企業2020年度發電碳排放強度降低到0.85tCO2/MWh,供熱碳排放強度達到0.125tCO2/GJ。
作為承擔著浙江省1/10電力供應的能源大戶,臺州一家電廠自2011年開始就將碳排放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制定了碳排放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管理等制度,同時強化
碳減排管理,不斷完善節能減
碳管理體系,形成了“人人關心減碳”的良好氛圍。“我們定期在生產早會和微信群中通報問題情況,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促進了節能體系良性運轉,使人人關心節能,時時想著節能。”電廠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企業上下不管職務高低,都會主動立足崗位分析查找節能空間,真正做到了節能工作深入人心。據了解,通過建立節能減碳動態考評機制,電廠對月度主要指標、小指標的計劃值、奮斗目標值進行動態調整,制定節能降耗階段性工作目標,并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做好各項任務的分解閉環。以能耗指標為例,電廠通過建立“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制度,全面完成集團公司年度能耗指標目標,在煤場盤點平衡的基礎上確保非生產煤耗實現同比下降。“如果出現節能減碳問題,我們會以
會議紀要、督辦單等形式下達任務、限期整改,實現閉環。”這位工作人員還介紹說,每天夜班,企業還會對當天各項指標進行分析,經審核后在工作群中發布,各相關部門、生產部會對分析的成果加以運用,相關事項及時在微信群中進行提醒,通過良性互動,有效促進了節能分析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規劃引領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人類發展的重大戰略,如何將長遠目標和現實條件有機結合,需要發揮規劃在其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作用。“通過率先在央企中編制碳排放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落實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倒逼集團公司各級企業積極開展碳減排,推動集團公司上下形成減排協同效應。”某電力集團負責人介紹,通過制定系列專項規劃,一方面加快對高能耗、高排放煤電機組的關停腳步,另一方面,引領電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提升了全國碳市場的應對能力。“
‘十三五’期間,通過電源結構調整貢獻碳減排量4.5億噸,水電和風電貢獻碳減排量分別達到2.6億噸和1.2億噸。被強制納入全國碳市場,使得各重點排放單位紛紛通過節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全集團供電煤耗由2015年的305.24克/千瓦時下降至2020年的295.21克/千瓦時,降耗累計碳減排1億噸。”這位負責人透露。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這家電力集團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5億噸,全口徑供電排放強度較“十二五”末下降53克/千瓦時,較規劃目標低7克/千瓦時,創歷史最好水平。同時,在保障充足電力、熱力供應的前提下,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增長速率明顯低于供電量和供熱量增長速率。“十三五”期間集團公司供電量和供熱量平均增幅分別為3.82%和12.8%,而碳排放總量平均增幅僅為1.94%。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路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確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