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消費已經到了“引爆點”
CST
當前我國消費社會呈現的特征與“可持續消費”有哪些共同與不同之處?從消費階段或消費環境來看,中國現階段是否適合大規模推廣可持續消費?
諸大建
我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到了可以有力度地推進可持續消費的階段或“引爆點”。這可以從消費側和政策引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我認為現在中國已經到了可持續消費的“引爆點”。以2020年為基點,2021-2035年將會是可持續消費從非主流到接近主流的15年。我的判斷基于以下兩方面的事實。
第一,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之相對應,在消費領域,大眾消費也正在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國家統計局的幾個數據可以支持這一點:
(1)中國2020年代表食物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的恩格爾系數下降到了30%左右,這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費正在轉向高水平。
(2)2020年我國人均住房面積接近40平米,超過了全面小康社會人均居住面積35平米的目標。數值高于日本人均水平,與德國相當。
(3)在出行方面,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為3億左右,雖然沒有達到傳統現代化千人汽車擁有量占50%的數值,但是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已經開始下滑,車子賣不動了。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地鐵和高鐵已經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年輕人不買車了,開始共享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可見,作為居民消費的兩大主要支出項,“住”和“行”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
第二,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群體正在引領中國未來的消費趨勢,而中產階級一般被認為是綠色消費和可持續消費的主力軍。當前中國14億人里至少有4億人是中產,占總人口約30%。根據“二八定律”與“創新曲線”,如果社會中有16%-20%的引領者起示范作用,那么星火燎原的節點也就到了。所以,無論是大眾消費的角度,還是消費引領者的角度,從消費端的現狀可見可持續消費已經到了一個“引爆點”。
從政策引導來看,政府越來越強調推動可持續消費。這里有三個政策點可以作為判據。第一,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要從原來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轉向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其中實現生態文明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緊密相關。
第二,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國家的政策重點,正在從投資導向型向消費型經濟轉變,從中國生產向中國市場轉變。2021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4%。國家對消費的全面促進以及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勢必為推動可持續消費提供絕佳契機。
第三,中國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對消費端綠色低碳轉型影響重大。
碳排放的三個范圍可以概括為能源降碳(范圍1和2)和物品降碳(范圍3)兩個維度,其中物品降碳的重點是減少隱含在供應鏈里的
碳排放,其與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的改變密切相關。如果說2021是中國的
碳中和元年,那么這一年也應該是與物品降碳相關的可持續消費的引爆年。繼2016年十部委制定《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之后,2022年七部門又制定了“雙碳”目標下消費領域的頂層設計文件——《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這都表明了政府引導消費端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決心與行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