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專業信息渠道閉塞
在雙碳背景下,眾多企業已經意識到
碳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專業的
碳管理團隊及人員,對碳管理認識不到位,加之信息獲取渠道閉塞,無法及時感知外部環境和行業水平,增加了企業碳管理難度。
02
難以準確摸清碳家底
企業數據分散在各部門,數據的選取、記錄、統計、流轉等影響核算結果準確性;集團企業下屬企業數量多、覆蓋行業廣,傳統方法存在管理成本高、時效性差等問題。加之國際機構組織發布了核算標準,國內核算指南及排放系數常更新,進一步提升了核算難度。
03
無法評估所處行業水平
現階段我國
碳排放標準體系尚不完善,缺乏行業
碳排放水平的參考數據,且碳排放信息披露處于初步階段,披露碳排放信息的企業數量少,企業難以合理評估自身在行業中所處水平,制定碳管理目標缺少對比依據。
04
管理決策缺乏數據支撐
企業碳排放的
履約管理、交易管理決策均需要以配額盈缺分析、盈缺成本分析等量化數據為支撐,通過綜合分析以降低
履約成本,實現資產增值保值。盈缺成本隨著
碳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動態變化,增加了企業管理決策的難度。
05
供應鏈管理缺乏抓手
CDP供應鏈研究報告顯示企業供應鏈排放是其自身運營排放的11.4倍,推動供應鏈減排是企業實現
碳中和的重要路徑?,F階段很多企業難以掌握范圍3供應鏈的排放,也缺少對產品
碳足跡的核算,對于供應鏈的管理缺少有效抓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