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旅游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綠皮書》)。
《綠皮書》撰稿人金準等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國旅游業保持快速增長,但產業效率和經濟效益不高,旅游業發展缺乏新的驅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競爭力一直是世界旅游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產生了一大批世界聞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國家公園、可持續景區、
綠色飯店等。旅游業的生態文明是未來中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核,
綠色低碳轉型對未來中國旅游業構建核心競爭力具有驅動性作用。
(一)滿足高品質的旅游消費需求
以傳統的觀光為特征的物質消費方式逐漸讓位于以文化休閑、度假體驗為主導的精神消費方式。隨著生態文化的持續推進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市場逐漸成為新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引導力量。旅游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著力點是充分挖掘生態文化和低碳消費內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心理需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低碳消費的結構和層次,發揮其綠色低碳轉型對市場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隨著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產品日益增長,綠色低碳的旅游產品將會成為未來旅游業的主流產品。通過更優化的旅游產品、更多元的生態旅游產品種類、更
低碳環保的旅游體驗設計回應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讓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增強對自然生態環保的認識和理解,在滿足旅游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游客的環保意識,發揮生態可持續旅游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和提升,可以系統性、長遠性地推動我國旅游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提升旅游目的地核心競爭力
旅游資源的生態競爭力是旅游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條件,也是旅游目的地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增長極。我國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旅游資源,中西部地區富足的山水資源、東部地區先進的高科技生態技術應用場所,都具有巨大的生態旅游發展潛能。要立足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高度重塑旅游目的地,首先,要以發揮旅游資源的生態競爭力為重要突破口,圍繞區域資源的核心特色,推進生態旅游示范區、零碳景區、零碳度假區、低碳酒店等綠色低碳的發展載體建設,推動生態科考游、綠色康養游等系列旅游產品的發展,將旅游資源的生態競爭力轉化為目的地發展的“金字招牌”,驅動旅游目的地高質量發展;其次,要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充分挖掘各地生態旅游資源的差異,立足不同發展階段,發揮各自的生態優勢,促進形成各美其美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最后,要“引進來”和“走出去”,在“一帶一路”規劃建設中,依托生態聯結,推動旅游聯系,形成以標準、規范、示范、市場為串連的生態旅游黃金旅游線、黃金度假線。
(三)推動世界級旅游企業建設
世界級的旅游企業,不僅需要有世界級的規模和世界級的盈利能力,還需要有世界級的成長能力、世界級的治理能力、世界級的消費引領能力。我國旅游業要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培育出世界級的旅游企業。代表中國的旅游企業,必然需要深植于生態文明之中,應是對世界生態旅游潮流具有引領和把控能力的世界級企業。旅游企業的綠色生態轉型,將大大提升其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和技術融合能力,形成企業形象的強烈標識,大力提高旅游業的附加值,并由此向內外上下延展擴張。我國旅游企業在可持續旅游領域探索頗深,OTA、互聯網
平臺、酒店、景區,均有標桿級的企業。旅游企業的可持續探索與全社會形成的技術前沿、生態前沿、消費前沿相融合,將有力轉換傳統的增長模式,形成引領未來中國旅游業的世界級企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