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本周,長三角繼續行進在奮斗的春天里,首屆
碳中和國際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浙江數字化改革“硬核”成果公示,安徽提出2025年鄉村產業總產值力爭達2.8萬億元。
上海:將舉辦碳中和國際博覽會
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雙碳”目標,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2022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將于6月15日—6月1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本屆博覽會的主題是“走向碳中和之路”。今年為首屆,今后將每年舉行。
本屆博覽會主辦單位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介紹,本次展會展覽面積預計10萬多平方米,展商預計600余家,覆蓋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筑、農業、負
碳排放、
清潔能源、
低碳生活、循環經濟、
碳市場交易、信息技術與數字化、一體化解決方案等領域,預計觀眾超過10萬人次。
本屆博覽會共分六大展區,能源轉型展區,內容包括化石能源低碳提效、清潔能源替代轉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低碳交通展區,內容包括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應鏈解決方案、低碳交通配套基礎設施、低碳智慧出行方式;節能增效展區,內容包括
綠色低碳建筑、
低碳環保建材、工藝改造及技術升級、數字化轉型、
綠色制造、節能管理、綠色供應鏈;循環經濟展區,內容包括循環化改造、循環性農業、資源再利用(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低碳服務展區,內容包括學術機構、綠色金融、檢驗認證、行業咨詢、法律服務、人才服務;實踐探索展區,內容包括前沿科技、
碳匯固碳、碳市場、低碳實踐
案例、低碳生活方式等。
浙江:數字化改革“硬核”成果不斷涌現
日前,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獎擬獲獎名單公示:“七張問題清單”應用、
平臺經濟監管創新的浙江實踐(公平在線、外賣在線)、浙江解紛碼、“健康大腦+”體系……這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成績單,凝結著數字化改革的“硬核”成果。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數字化改革是浙江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橋”。一年來,浙江探索形成了一條省域層面推進數字變革的路徑,打造了數字變革的浙江金名片,有力推進了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年間,浙江共謀劃建設數字化改革重大應用127個。其中,“浙江外賣在線”“浙江e行在線”“民生關鍵小事智能速辦”等一大批標志性應用,彰顯了浙江辨識度、形成了全國影響力。
圍繞建設“數字浙江”持續發力,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目前,浙江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全面建成,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法治五大系統架構更加穩定,理論和制度體系更加完備和系統。
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果的“硬核”之處,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數字賦能,更不是傳統的政務信息化。數字化改革,解決傳統辦法不能解決的難題,破解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多跨”場景應用打造,是數字化改革推動體制機制變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數字化改革的一大特色。
安徽:2025年鄉村產業總產值力爭達2.8萬億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最近,《安徽省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出臺。規劃提出,到2025年,鄉村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穩固主要農產品保供能力,綠色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并實現農產品加工業跨越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1.8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要深度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優化升級鄉村休閑旅游業,豐富鄉村新型服務業類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建成10個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的綠色食品產業、N個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鄉村特色產業;農村創新創業更加活躍,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50萬人,返鄉入鄉創業帶動就業190萬人。
規劃明確,全省將努力做強現代種養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做精鄉土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鄉村信息產業等,形成健全的鄉村產業體系。在空間上將科學布局皖北、皖中、皖江、皖西南四大綠色鄉村產業板塊,形成既凸顯區域差異化發展又能實現區域互聯互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的核心。規劃提出,重點開展農產品加工業跨越提升行動,加快推進“五個一批”工程,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創響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農業品牌。實施鄉土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徽風皖韻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等。引培領軍主體、推進鄉村產業集聚發展,推進鄉村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div>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