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重估 煤炭、煤電兜底,新能源重在消納
在經濟增長需求、傳統產業發展模式的牽引下,我國經濟發展短期內很難擺脫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中,清潔能源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但煤炭、煤電依然不能缺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經歷2021年的能源供應鏈波動后,煤炭、煤電的戰略地位重新得到首肯,資產價值正在不斷重估。從政策導向看,清潔高效利用是以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最終歸宿。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強調,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2021年11月1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認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歷表明,現代化進程仍需化石能源。 實現碳中和不是簡單地去化石能源,應重視發展少碳技術、用碳技術、無碳技術,來實現
碳減排、碳捕捉、碳利用,采用無碳排放能源。
煤炭的清潔利用需要從燃料向原料轉變。其中,現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潔利用的方向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這為煤炭利用清潔化創造了新條件。
所謂“原料用能”主要針對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領域,生產過程中原料轉化為化工品,僅有少部分二氧化碳排放。 在重新定義原料用能歸屬后,一方面可以緩解煤化工等行業用能壓力,降低碳排放成本;另一方面可有利于大宗化工品供應鏈穩定,防止出現產品價格大漲大落。
與此同時,煤電機組將從電量型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在完善的兜底價格機制和輔助服務機制下,煤電仍然可以獲得高含金量的經濟收益。
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增加消納能力”是電力系統的新使命;政策并明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為新能源裝機的增長創造了條件。
可以預見,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國內新能源裝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風電、光伏年均新增裝機預計在8000-1000萬千瓦。但在波動性、間歇性的特性下,新能源行業需要完善的儲能、靈活性煤電、可中斷負荷等調節資源,并對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安全可靠性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