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21中國企業家博鰲
論壇圓桌
會議上,浙江衢州的碳賬戶“走紅”,引起了與會嘉賓的熱議。
“碳賬戶是界定各社會主體的低碳貢獻、減碳責任和
碳排放權邊界的數據治理工具。”衢州市發改委資環處處長劉紅飛表示,
碳排放在哪兒、如何降、降到什么程度?碳賬戶為解決這些問題打開了一扇窗。
目前,衢州碳賬戶的數量達233.4萬個,涵蓋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6大領域。前不久,衢州還成立了碳賬戶建設專班,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分管市領導、各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分線推進相關工作。
一條以碳賬戶為牽引,推動區域低碳轉型的衢州創新實踐之路正越走越清晰。
從“糊涂賬”到“算得清”
一大早,浙江健盛集團江山基地經理余輝本走進公司,習慣性地打開企業的“碳賬戶”——衢州市碳賬戶管理服務系統,工廠里的電、天然氣、蒸汽、原煤等能耗和碳排放數據一目了然。
對他來說,碳賬戶已經成為管理企業能耗的最佳工具。在工廠的電表、管道等位置,安裝著100多個數據采集器,一旦哪天或某個節點的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就會發出預警提示。這讓他十分感慨:企業碳排放這筆“糊涂賬”,終于能算清了。
以往,大家對各區域、各企業的碳排放狀況并不十分了解,而作為重化工業占比較高的高碳產業地區,衢州萬元GDP碳排放強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多。降碳對衢州來說,緊迫性更強。
衢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碳賬戶體系建設是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落地、推進低碳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是衢州數字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圍繞需求清單、多跨場景應用清單、改革清單“三張清單”進行梳理,做深做透碳賬戶各類場景應用,讓衢州的碳排放能計量、可核算、見實效。
衢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鴻斌說,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難以實現企業全覆蓋。為此,2021年初,他們對傳統高耗能行業
試點安裝終端能耗采集設備,實時采集企業煤、電、蒸汽、天然氣等能源消耗數值,還打破了發改、經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如今,數據采集頻率從一年縮短至15分鐘,覆蓋面也擴大到1100多家規上企業,數據顆粒度不斷變細。
家底摸清了,又如何將采集到的煤、電、天然氣等數據轉化為碳排放數據,采集以及核算的標準和依據是什么?
2021年11月底,衢州發布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地方標準——《工業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這讓工業企業每一道工序的碳排放量都有據可依。
在此基礎上,衢州依托單位產品產量碳排放強度、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單位稅收碳排放強度等3個指標,為企業貼上紅色、黃色、淺綠和深綠4種不同顏色的碳排放標簽,區分碳排放等級。如此,企業的“碳畫像”就清楚了。
目前,衢州已經形成農業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核算、居民生活
碳足跡核算與低碳行為引導等6大理論
方法學,分別對農業種養大戶、能源企業、重點公共建筑等進行量化核算、評價貼標。
靠什么受到企業“偏愛”
率先進行碳賬戶建設的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已經感受到了碳賬戶的活力。公司工務課長溫華介紹,2021年4月以來,通過碳賬戶,他們精準找到減排點,及時調整低效生產線,在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655.7噸的同時,還收獲了23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降碳又增收,這讓浙江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程新平羨慕不已。最近,程新平多次安排公司生產運行管理人員組團到“明旺”取經,尋找降碳的秘訣。在國網衢州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志斌的指導下,華康藥業專門做了個智慧能源管理方案,主題是能源可視化系統建設——利用碳賬戶,對公司的用電、用煤、用水及
綠色能源使用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測和趨勢分析,尋找降碳空間。
毛志斌解釋,碳賬戶不僅幫助企業自身找到減排點,也為其提供了一個行業坐標。通過對比碳排放水平,找到與低碳企業間的差距,倒逼企業自主綠色轉型。
金融政策的刺激,讓降碳“這把火”更旺了。作為國家綠色金
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衢州金融業對低碳用戶“厚愛三分”。通過碳賬戶評價,社會主體都會獲得“碳征信報告”,銀行的貸款服務政策多了個“碳維度”。人民銀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徐韶華說,他們會根據碳賬戶主體減排減碳行為,再結合碳賬戶的貼標結果,靶向配套金融優惠政策。比如,“碳征信報告”好的社會主體,享受最高提升1.5倍的貸款額度和最多100基點的利率優惠。
這直接撬動了社會主體低碳改造的積極性。天蓬集團有限公司的碳賬戶標簽為“深綠”,最近,經江山農商銀行評定,企業拿到了2000萬元的授信和貸款,解決了“零碳牧場”項目建設的資金難題,項目投產后,每年至少可減少碳排放4166噸,進一步促進企業低碳發展。
依托碳賬戶,衢州已經開發了
碳金融“云上超市”“工業減碳貸”“碳融通”等34個低
碳金融產品,累計發放56.4億元貸款。2021年8月以來,通過碳賬戶金融配套支持,衢州撬動企業投入減排減碳技改資金達46.3億元。
以碳賬戶為支點,衢州正推進各領域低碳轉型:通過對傳統高碳企業改造,預計衢州可騰出61.7萬噸標煤用能指標。
“碳效論英雄”擴展到稅收征管等領域
“應用場景越豐富,碳賬戶的使用效率越高,對降碳的貢獻越大。”衢州市碳賬戶建設專班綜合協調組組長周海華說。衢州碳賬戶開發以“碳效論英雄”,從金融政策激勵入手,目前已經逐漸擴展到稅收征管、企業用電指標配額、個人吃穿住行等領域。
余輝本講了個小故事。前不久“健盛”收到了用電負荷下調1000千瓦的通知。以往,下調1000千瓦要關停多少生產線、哪些要關、哪些暫時先不關,是一筆糊涂賬?,F在,碳賬戶里每條生產線的用電量、用電效能情況清晰可見,關停哪幾條生產線,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最大程度保障了企業生產。
事實上,“健盛”不光沒關停生產線,企業生產用電也沒受太大影響。在碳賬戶“規則”下,
清潔能源減排量可以在碳賬戶里直接抵減,并給予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2021年6月,“健盛”投資1000多萬元安裝了1.6兆瓦光伏發電,因此當公司收到下調用電負荷通知的時候,優先使用光伏發電,化解了限電壓力。
在個人碳賬戶的多跨場景應用方面,衢州也下了大功夫。比如綠色出行、電子繳費等都可累計積分,并兌換相應獎勵。在柯城區,當地農商銀行根據個人碳賬戶等級評價,建立了信貸“綠名單”管理制度。目前,衢州個人碳賬戶貸款發放已達4.64億元。
前不久,衢州用能預算化管理
平臺上線,企業可以自由進行用能交易。周海華說,根據碳賬戶顯示的用能進度,企業及時
買賣用能指標,實現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未來相關的有序用電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劉紅飛表示,目前已開發碳達峰統計監測、碳賬戶金融、節能降碳一本賬、交通碳達峰、碳科技等7個多跨應用。
周海華說,碳賬戶的場景建設需要科學方法,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課題。比如,針對個人
碳信用分的獎勵怎樣更加科學合理?獎勵過少,難以調動居民積極性,獎勵太大,誰來買單?同樣,在交通領域,碳排放主體是誰,如何測算這些主體的碳排放?他們正組建“雙碳”實驗室,尋找衢州綠色低碳技術水平和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方向,用科技助力碳賬戶建設。
眼下,衢州的碳賬戶建設已經遍地開花——1110家規上工業企業、97家能源企業、178家農業領域企業、40家建筑企業、12家交通領域企業都有了專屬碳賬戶。隨著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碳賬戶將成為衢州建設低碳社會的一個重要支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