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碳中和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已近一年,“雙碳”目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1月14日,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與新華社快看聯合發布
綠色保險報告,提出保險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
碳排放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更低的社會成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
“3060”雙碳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這份《保險碳中和系列報告之二:低碳時代的綠色保險產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傳感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數字通信技術正在改變社會經濟中能源的使用與消耗方式,產業積累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奠定了綠色保險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基礎。
眾安保險常務副總經理王敏表示,對于綠色保險,保險公司一方面須借助于新興技術來提升承保解決方案風險定價的精準性與可擴展性,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建立伙伴關系,應對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管理挑戰,幫助保險客戶把握綠色經濟的發展機遇。
數字技術助力綠色保險發展
當前,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綠色經濟高速發展將是全球經濟中長期的必然趨勢。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向低碳轉型過程中,如果管理風險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報告》認為,保險是市場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參與方之一,通過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能夠以較低的社會成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當前,行業各界已經關注到綠色保險在促進低碳轉型、提供風險保障方面發揮的獨特杠桿作用。
近年來,我國綠色保險的發展成果已經初步顯現,但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在產品供給、保障覆蓋廣度與深度、風險數據積累、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
圖片
《報告》認為,科技將是“雙碳”目標加速實現和綠色保險加快發展的破局點。傳感器、5G、人工智能等數字通信技術正在改變社會經濟中能源的使用與消耗方式。同時,相關產業實踐積累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商業保險研發創新綠色保險產品或服務奠定了基礎。
已有實踐證明小額保險領域的技術和數字創新能夠為更多弱勢群體獲得基礎性保障。這其中包括,使用無人機、傳感器、智能圖像識別技術等等,在分銷、承保、核保及理賠的應用能夠一定程度提升綠色保險的獲得感及幸福感,值得業內重點關注。
王敏認為,采用新技術必然伴隨著系統性變革,任何新的解決辦法都必須考慮各個主體之間相互依存的復雜性,保險公司需要與多方合作共同研究氣候風險,積極構建和維系與公共部門機構、企業、學術界、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的溝通
平臺,協作開發為客戶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