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指以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或溫室氣體減排信用為標的物所進行的交易的市場。碳市場是一種全新的環境經濟政策工具,其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環境問題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交易過程形成合理碳價并向企業傳導,促使其淘汰落后產能或加大研發投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一、關于減排政策工具的對比分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1、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的政策工具
碳稅和碳市場是有效的碳定價工具,能夠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負外部性內部化,相較行政命令而言,效率更高、社會福利損失更少。碳稅和碳市場均遵循“污染者付費原則”,通過具體的碳價,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將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的一部分實現內部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能夠控制碳排放量,但存在價格波動;碳稅能夠控制碳排放成本,但排放量難以直接確定。在完全競爭、 完全信息和零交易費用的條件下,碳稅和碳市場可以達到相同的政策效果,兩者可以相互替代,只要將價格或者排放上限確定在邊際減排成本與邊際減排收益相等處即可。一般來說,碳市場是基于總量干預的環境經濟政策,其實質是控制碳排放量;而碳稅是基于價格的干預手段,其實質是控制碳排放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行政命令、碳稅、碳市場三種政策工具市場化程度、效率依次升高,但執行難度逐漸變大,因而在不同的減排階 段、面向不同的減排領域可能需要不同的政策工具組合。對比三種政策工具的優劣勢:行政手段適合碳排放較快增長階段,以規劃控制等方式限制新增項目,快速降低新增排放;碳稅適合碳排放低速增長或下 降階段,可運用在參與方眾多、排放強度較低、邊際減排成本相近,而交易成本較高的領域,如建筑、交通部門 等;碳市場適合碳排放低速增長或下降階段,可運用在參與方相對有限、排放強度較高、邊際減排成本存在差異、 交易成本較低的領域,如電力、工業部門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2、碳定價機制在全球的應用情況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從全球來看,碳市場和碳稅均有較大范圍應用。采用碳市場的有 1 個共同體、9 個國家和 20 個地區,從覆蓋面看,2021 年運行的碳定價機制(碳稅和碳市場)數量達到 64 個,覆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21.5%。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20 年運行的碳定價機制數量為 58 個,覆蓋全球 15.1%的溫室 氣體排放量。2021 年增量主要來自于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從碳價水平看,無論采用碳稅還是碳市場,碳價均存在較大差異,中位數為 18 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與實現 2℃ 溫升控制目標要求下的碳價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世界銀行預測,為實現全球 2℃溫升控制目標要求,碳價應達到 40-80 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水平,而目前碳價高于這一水平的溫室氣體覆蓋率僅為 3.76%,均為瑞典、瑞士、 列支敦士登等歐洲發達國家。
從涉及的領域來看,碳市場普遍直接覆蓋電力和工業部門,大多通過覆蓋上游排放源的形式納入建筑和交通部 門。國內航空、廢棄物、林業等行業,碳市場涉及較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市場適合覆蓋的領域排放占比很高,加之其適用邊界在不斷延伸,預計將加快發展,成為最主要的減排政策工 具。一是碳市場覆蓋的電力部門和工業部門,二者排放的 CO2在 CO2 排放總量中占比較高;二是碳市場能夠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替代碳稅,擴展適用范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3、我國減排政策前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在碳達峰前,預計我國主要采用“行政命令+碳市場”進行減排。一是推動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重在控制排放增量。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二是建立健全全國碳市 場,積極探索滿足碳排放要求的最低成本路線,將為碳達峰之后的深度減排階段做好體制機制準備。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碳達峰至碳中和階段,預計我國主要采用“碳市場+碳稅”進行減排。碳市場至少覆蓋電力、工業等部門,排放量占比高,加之其具有靈活擴展能力,因此將是碳達峰至碳中和階段的主要政策工具。碳稅將作為碳市場的補充, 主要針對排放點多、面廣、濃度低的領域。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二、全球碳市場的架構與發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1、碳市場的構成與運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碳市場的架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碳市場通常包括一主一輔兩個市場。主市場為碳配額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主體主要為控排企業,交易標的為碳配額,實際排放量大于初始碳配額的企業可向存在富余碳配額的企業購買;輔市場為碳信用交易市場,交易主體主要為控排企業和自愿減排企業,交易標的為碳信用。控排企業可使用碳信用完成配額清繳,但為了確保控排企業有效減排,該使用量會存在限制,一般不超過控排企業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 5%或 10%。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2)碳市場的 Cap & Trade 模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采用總量控制和交易模式。根據政策要求確定年度排放總量上限,將碳配額分配給控排 企業,之后組織碳配額和碳信用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尋找成本最低的減排路徑??偭可舷逈Q定了對控排行業的系 統性影響,而配額分配方式決定了對控排行業的結構性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3)碳市場的運行流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市場的運行大致包括三個關鍵節點:配額預分配,根據上一年度產量等數據預分配目標年的配額。配額最終核定,次年對目標年的實際排放進 行核查,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若與預分配不一致,則多退少補。配合清繳,控排企業完成目標年的配 額清繳,其中配額不足的企業可通過購買碳配額、碳信用等方式完成清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2、全球碳市場的總體架構
理想條件下,全球形成統一碳市場。通過在不同控排主體、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之間碳配額的充分交易,實現碳排放權在全球的最優配置,同時形成最低成本的減排路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排放總量的確定:基于溫升控制目標確定全球剩余碳排放預算,然后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確定年度排放總量限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配額的分配:基于一定原則,將全球年度排放總量限額分配至各個國家,各國進一步分配至各個控排主 體。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配額的交易:將全球所有控排主體納入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使其能夠直接、充分地進行碳配額交易,以此最大程度降低減排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三方面因素限制了理想條件下的全球統一碳市場的形成,約束了其發展形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一是碳配額在國家之間的分配面臨巨大爭議,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全球碳配額交易市場或難以形成,國家/經 濟體之間或僅能夠通過一些國際減排合作機制,開展有限的碳信用交易。從碳配額分配的可行性看,若要滿足 1.5°C / 2°C 溫升控制目標,全球碳排放需要立刻下降,爭取在 2050 年/2070 年左右實現碳中和,但實際上全球碳排放至今仍持續保持上升,全球碳配額總體不足背景下,難以向各國分配碳配額?!毒┒甲h定書》下的國家碳配額交易僅面向發達國家,其執行情況尚且如此,若要面向全球所有國家,其難度可想而知。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二是減排初期各國成本差異巨大,大量控排企業進行國際碳交易有可能擾亂國家的經濟、產業部署,構建國 家/經濟體層面的碳市場并以此為主推進碳交易,或為更加現實的方式。碳市場尋求碳排放權的最優配置, 而國家發展需要考慮產業鏈完整、就業情況等多方面因素,二者或難以完全契合。因此,以國家/經濟體碳市場為主,在考慮產業結構要求等條件下引導控排企業減排更加切實可行。這種模式雖然有可能損失一部分效 率,但國家將獲得宏觀調控自主性。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三是國際碳市場、國家/經濟體碳市場難以一次性覆蓋所有排放源,在發展初期國家/經濟體內部可能還會存 在一些小型市場,作為前者的補充。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理想情景下考慮現實約束,全球碳市場將主要包括國際碳市場和國家/經濟體碳市場兩個層面。國際 碳市場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主要開展碳信用交易,且交易規模較為有限。國家/經濟體碳市場是主體, 作為各國推進減排的重要政策工具;國家/經濟體碳市場內部,可能存在一些小型市場,主要覆蓋前者未涉及的行業、領域。國家/經濟體碳市場之間,碳定價水平的差異影響產品競爭力并可能導致“碳泄露”問題。這將會產生兩種影響:一是不同國家/經濟體碳市場進行連接,市場交易將拉平二者碳定價水平,商品在生產環節即支付相同的碳成本,之后可開展自由貿易;二是高碳定價國家通過構建碳邊境調節機制,在國際貿易環節拉平進口商品與國內商品 的碳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3、全球碳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當前,全球碳市場建設總體呈現“下沉”特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國際碳市場陷于停滯。碳配額交易市場,因難以在全球年排放上限、各個國家碳配額分配等問題上達成共識, 故一直無法建立;碳信用交易市場,受益于《京都議定書》設立的三種靈活合作機制推動?!毒┒甲h定書》于 2020 年到期,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開展了新合作機制探討,但距離機制出臺仍需時日。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國家/經濟體碳市場之間相互影響加深。一是開展碳市場連接的探索,瑞士碳市場于 2020 年與歐盟碳市場完成了連接;二是歐盟積極推進碳邊境調節機制,3 月 10 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議案,計劃 2023 年正式施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國家/經濟體碳市場加快建設。隨著 2020 年多國提出碳中和目標,更多國家/經濟體開始推動碳市場建設。截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全球共有 24 個運行中的碳市場;有 8 個碳市場正在計劃實施,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啟動運行;還有 14 個國家/地區在考慮碳市場這一政策工具在其氣候變化政策組合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展望未來,自上而下的 Cap & Trade 模式難以推行,自下而上推動國家/經濟體碳市場連接、逐步組建全球碳市 場將是可行途徑?!毒┒甲h定書》總體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帶來各方爭議過大、難以形成共識等問題?!栋屠鑵f定》轉向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規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各方根據不同的國情,逐步增加當前的自主貢獻,并盡可能增大力度。在此政策背景下,結合上述理論和現狀分析,未來全球碳市場大概率將自下而上、由各個國家/經濟體碳市場耦合連接而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碳價相近國家的碳市場或將逐步連接。碳市場連接后碳價將趨同。邊際減排成本相近的碳市場連接,價格變化有限,對控排企業影響較小。瑞士碳市場于 2020 年與歐盟碳市場完成了連接,此后價格趨于一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價差異較大的國家,或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經貿談判等方式,對碳市場施加間接影響。碳價差異較大的國家難以直接推動碳市場連接,而維持不同的碳價將對各國經濟發展、出口商品競爭力產生差異化影響,因而碳價將成為國際競爭博弈的重要內容。減排進度較快國家將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經貿談判等方式,對減排進度較慢國家的碳市場施加間接影響,提高后者的碳成本。
三、國際碳市場發展前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1、《京都議定書》下的國際碳市場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1)三大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京都議定書》為發達國家設定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同時構建了三大市場化的減排機制,推動全球低成本減 排?!毒┒甲h定書》設定了量化減排目標,同時構建了三種靈活合 作機制,推動發達國家締約方通過配額交易或減排項目合作等方式靈活地完成減排任務,同時使發展中國家獲得 相關技術和資金支持。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執行效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京都議定書》時代,清潔發展機制(CDM)交易最為活躍,聯合履約機制(JI)次之,排放貿易機制(ET)關 于分配數量單位(AAUs)等重點標的的交易較少。顯示出,國際碳信用交易市場發展迅速,而碳配額交易市場 發展緩慢。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于 2012 年到期,發達國家參與度下降,加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進行 了政策調整,CDM 和 JI 項目量出現快速下滑,結合目前各國政策走向判斷,未來國際碳市場仍將以碳信用交易 機制為主,但交易量和交易金額較為有限。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巴黎協定》下的國際碳市場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于 2020 年到期,《巴黎協定》取代其成為全球氣候協議,建立了合作方法和可持續發展機制,形成自主參與的新市場機制。締約方可利用這兩種機制開展合作減排以達成國家自主貢獻,并在未來進一步提升減排力度。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巴黎協定》對于市場機制尚存在較多未明確之處,締約方間也存在大量分歧與爭議。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國際碳市場中,碳配額交易機制難以落地實施,仍將以碳信用交易機制為主,且交易量和交易金額較為有限。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四、歐盟碳市場與碳邊境調節機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歐盟碳市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歐盟碳市場(EU ETS)至今已經歷四個發展階段。目前覆蓋的行業包括電力和熱力生產、煉油、鋼鐵、建材、紙漿和造紙、航空、化工、石化、合成氨、電解鋁等。覆蓋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 氧化亞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配額總量由歐盟直接進行總量控制,每年下降 2.2%;同時加快回收過剩配額,建立了市場穩定儲備機制,2019 年到 2023 年間,24%的剩余配額將放入 MSR 中,2023 年后 MSR 中超過上一年度拍賣數量的配額將會失效。分配方式以拍賣為主,占比超過 50%,計劃于 2027 年實現全部配額的有償分配;配額可跨期存儲,但不可借貸;允 許使用國際碳信用,但使用 CERs 仍存限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碳價分析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歐盟碳配額期貨價格,初期由于規則不完善而出現波動,自 2018 年開始穩步上漲。分析其價格波動原因,能夠得出三點結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碳價何時會近 0?配額過剩且無法存儲。第一階段(2005-2007 年)因歐盟成員國在分配配額時有很大的自 主權,加之以歷史法為主的配額分配方式,導致配額過剩;又由于第一階段配額禁止存儲至第二階段,因而 第一階段末碳價幾乎為 0。第二階段開始,配額可跨期存儲,此后碳價再未近 0。
何時碳價會不斷下降?供給側在于過多的碳配額或碳信用,需求側在于經濟危機沖擊、減排超預期等。第一 階段至第三階段初期,歐盟碳市場配額+碳信用整體過剩,造成碳價的持續低迷,這一情況在第三階段中后 期建立了過剩配額回收機制后得以好轉。此外,經濟危機沖擊帶來經濟產出下降、減排超預期造成配額過剩也將造成局部時段碳價低迷。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何時碳價會穩步上漲?嚴格的總量控制、持續加強的控排預期和不斷提高拍賣占比。歐盟碳 市場的主要變化有三:一是取消了國家分配方案,配額直接發放給排放源,實現了對配額總量的嚴格控制;二是制訂了長期減排規劃,為各方形成了穩定的政策預期,配額總量每年下降幅度由 1.74%提高至 2.2%,稀缺性大幅提升;三是不斷提高拍賣占比,由第二階段的 10%,提高至 57%, 并計劃于 2027 年實現全部配額的有償分配。這三方面因素支撐了近年來歐盟碳價的穩步上漲。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對于碳信用價格,其上限為碳配額價格,下限由自身供需情況決定,供給過多時價格將接近 0。歐盟 CERs 期貨價格和碳配額價格相比具有兩個特點:一是 CERs 期貨價格均低于碳配額價格,這一現象主要由交易規則決定。在進行碳配額清繳時,碳配額可以完全替代碳信用,而碳信用使用量存在上限,無法完全替代碳配額,因此在碳配額交易市場能夠出清時,碳信用價格一定不高于碳配額價格。當碳配額價格過高時,政府將會拿出額外碳配額進行拍賣,確保市場有效出清。二是 CERs 期 貨價格從 2013 年至今持續低迷,低于 1 歐元/噸 CO2e。供給端,CERs 在 2012、2013 年大量簽發,需求端, 歐盟要求 2013 年之后只能使用最不發達國家 CDM 項目所簽發的 CERs,導致 CERs 供過于求,價格近 0。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2)碳配額分析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歐盟碳市場第三階段免費配額占比維持在 46%。免費配額主要包括 3 項,一是根據歷史法或基準線法分配的基礎額度,二是面向新進入者的儲備額度,三是因設備退役或產能產量變化等帶來的未分配額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電力行業自 2013 年起碳配額全額拍賣。其中低收入成員國可將已分配給該國用于拍賣的配額免費分配給發電裝 置,以支持其升級電力系統,此部分占歐盟電力行業碳排放總量的 4.5%。2018 年歐盟發電行業碳排放 10.49 億噸 CO2e,低收入國家電力行業免費配額發放量為 0.47 億噸,占比 4.5%。
制造業采用基準線法確定免費配額,同時兼顧碳泄露帶來的影響,給予受影響行業更多免費配額。總體來看,免費配額占比 80%以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2、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政策背景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歐盟在不斷提高減排目標過程中,面臨“碳泄露”問題。碳泄露是指對于嚴格減排的國家, 其國內產品生產可能轉移到其他未采取嚴格減排措施的國家,導致前者減少的碳排放,被后者因產業轉移帶來的新增碳排放而抵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歐盟進一步控排需要降低工業部門免費配額占比,但擔心“碳泄露”,陷入兩難境地。歐盟碳市場主要覆蓋電力行業和工業部門,目前電力行業的碳配額已接近全額有償分配,進一步控排需要降低工業部門的免費配額占比。目前覆蓋的高碳行業占歐盟工業碳排放的94%左右,但是大部分仍然獲得相當比例的免費配額,為歐盟實現2050 溫室氣體中和計劃帶來了困難。但如果減少這些碳密集行業的免費配額,又可能引發碳泄露,導致產業轉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歐盟提出碳邊境調節機制,意在確保進口產品與本土產品承擔相同的碳排放成本,以此 CBAM 提升自身產業競 爭力并實現更高減排目標。歐盟推行 CBAM,一方面能夠保護本國工業免受碳定價弱或無碳定價國家的外國競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降低內部工業企業的免費配額占比,促使其作出更大減排努力。
(2)政策進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歐盟計劃于 2023 年 1 月落地實施 CBAM,2026 年正式征收相關費用。CBAM 在 2019 年 7 月即被歐盟委員會 主席 Ursula 提出,目前已進入立法程序。歐盟預計于 2022 年底完成立法,2023 年落地實施。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3)政策內容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CBAM 目前覆蓋電力、鋼鐵、水泥、鋁、化肥行業, 涉及上述進口商品的直接排放,碳價取歐盟碳市場的平均價格,并且存在抵扣機制,即進口商品對標歐盟商品,征收二者付出的碳成本的差值部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關于抵扣機制,歐盟目前尚未明確其細則,結合歐盟征收原則和實操可行性來看,歐盟將依據免費配額占比不同、 碳定價的不同,要求進口商品補齊碳成本。CBAM 機制設立后,歐盟可以進一步降低工業免費配額占比,能夠提高對進口商品的征稅額;而出口國需要通過減少免費配額、提高碳定價予以應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4)政策前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歐盟完成立法并非易事,預計最終立法內容與當前可能與當前草案存在較大差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CBAM 完成立法需要歐盟所有成員國同意。CBAM 采用歐盟普通立法程序。歐盟普通立法程序主要由三個機構共同完成,分別是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一般而言,歐盟委員會提出法案后,需要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均投票通過才能完成立法。歐洲議會通過條件為簡單多數,即不少于 50%代表同意。特別地,對于外交、稅收等重要事項需要歐盟所有成員國通過才能完成立法,CBAM 正屬于此類事項。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結合目前支持率和工業部門阻力來看,完成立法并不容易,立法內容可能會有較大修改。進一步考慮 CBAM 設立后將降低工業部門的免費碳配額,目前歐盟工業界已提出強烈反對,因此預計立法難以一帆風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從宏觀上看,國際爭議將集中于兩點,且此兩點在短時間內難以取得共識。(1)一個國家的碳定價是否等于其減排努力?推行 CBAM 的背后是希望各國付出相同的減排努力,由于各國資源稟賦、要素價格存在差異,因而相 同的減排努力往往不意味著相同的碳定價,至少應按照購買力平價進行考量;(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是否應 當做出相同的減排努力?“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核心原則之一,而歐盟 CBAM 尚未考慮此差異性。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從 WTO 規則來看,CBAM 難以符合 WTO 核心原則,雖然滿足一些例外條款,或能夠設計出合規的機制,但預 計難以獲得共識。《碳邊境調節機制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適應性探討與啟示》研究發現,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 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適應性存在國際爭議。分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具體條款及相關經濟體主張,從 規則一致性、適用范圍及正當性三方面來看,CBAM 的生產足跡屬性和貿易限制屬性使其難以符合世界貿易組 織的核心原則,但相關經濟體可能從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例外條款入手,設計合規的碳邊境調節機制。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5)落地可能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從 2012 年歐盟將國際航空納入歐盟碳市場的經驗來看,即使完成立法,國際反對意見較大時,也難以實際執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CBAM 的影響程度遠超將國際航空納入歐盟碳市場,目前已引發諸多國家反對,即使歐盟完成立法,其能否真 正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亞洲國家對 CBAM 普遍持反對態度。美國對 CBAM 態度存在搖擺, 但由于其國內尚未形成碳定價政策體系,因此不具備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前提,預計在美國能夠自身設立 CBAM 前難以支持歐盟 CBA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6)政策落地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若歐盟 CBAM 超預期落地,在現行規則下,其影響仍然有限。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影響范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作為歐盟碳市場在邊境的延伸,其征收范圍應為已納入歐盟碳市場的行業,主要 包括電力、工業。根據 7 月 14 日歐盟披露的 CBAM 立法草案,目前僅涉及電力、鋼鐵、水泥、鋁、化肥五個行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影響程度:中國對歐盟出口中,CBAM 所涉行業的出口金額占比不超過 2%,歐盟碳市場所涉行業的出口金額占 比不超過 10%。利用海關總署 HS 分類數據進行影響上限估計,計算 CBAM 目前涉及我國對歐盟出口金額不足 2%;如果考慮 CBAM 進一步擴大至歐盟碳市場 的全部范圍,該占比也不超過 10%。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影響分析:一是歐盟 CBAM 將逐步對進口產品生產全過程排放進行溯源,將帶來大量碳核查需求;二是在商品 生產過程中,短時間難以改變工藝流程,則使用綠電替代化石能源電量成為最簡單有效的減碳方法。預計非化石 能源發電市場化交易電價/綠證價格或將出現上行;三是或將加快我國碳價上 漲,縮小與歐盟碳價差距,以此將更多“碳稅”留在國內。四是未來需要進一步關注歐盟碳市場擴容,這將擴大 CBAM 可能征收的范圍;特別是向下游行業/產品的擴容,可能將對我國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CCTC5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五、全國碳市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1、基本框架及行業影響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于 7 月 16 日啟動,需要重點關注其覆蓋范圍、總量目標、配額分配等要素,以及交易機 制、排放核算方法等帶來的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1)覆蓋范圍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民航等八個高能耗行業將納入全國碳市場。目前,全國碳市場以 發電行業為起步,預計“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其他七大行業。考慮到良好的數據基礎是納入碳市場的重要前提,鋼鐵、有色、建材行業生產工藝流程相對較為標準化,排放等基礎數據較好,或將于第二批納入。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總量目標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從整體政策背景看,碳交易對國內大部分企業而言仍是新鮮事物,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充分驗證市場機制、推動企 業適應相關交易流程,因此預計“十四五”期間配額總量總體充足,不會給行業帶來系統性減排壓力。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籌融合的格局總體形成,協同優化高效的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在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等方面取得關鍵進展,當前總體還處于建章立制階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從率先納入的發電行業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初期配額分配總體充足,企業履約壓力暫時不大。碳排放配額指標會否收緊,要等市場機制充分驗證后才會逐步導入。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3)配額分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現階段為 100%免費發放,之后將逐步提升有償分配占比。從國際經驗看,配額分配一般會從免費分配開始,逐步向拍賣過度。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根據國家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擴大有償分配比例。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預計分配方法當前主要采用基準線法和歷史強度法,當數據基礎充足時,可全部采用基準線法。配額分配方法對 控排行業將產生結構性影響。結合理論分析和區域試點市場經驗,目前適合采用基準線法的行業主要有發電、水泥、玻璃、電解鋁等, 適合采用歷史強度法的行業主要有鋼鐵、銅冶煉、造紙等。若未來一段時間,行業數據基礎有明顯改善,八大重 點行業或統一采用基準線法。
(4)交易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包括一主一輔兩個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在配額清繳過程中,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 5%。
(5)排放核算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控排企業排放核算主要包括本地燃燒排放、工業過程排放、外購電(熱)排放三項,其中外購電排放的計算方法未來存在調整可能,外購電排放因子或由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轉變為依據購售電合同計算所得的實際排放因子。電網售電為“統購統銷”模式,控排企業外購電無法區分其來源,采用區域電網排放因子是合理的。2015 年新一輪電改開啟,大力推行“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方式,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已能夠直接簽訂購售電合同,區分外購電來源已具備數據基礎。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6)碳價預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預計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交易價格中樞在初期略高于試點市場均值,價格中樞大致為 40 元/噸 CO2e,之后穩步上 漲。理論上,碳交易價格代表企業的邊際減排成本,在無明顯減排技術突破條件下,邊際減排成本將逐漸上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2、行業影響
(1)火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發電行業的配額分配采用基準線法。總體來看,由于在行業內部進行了細致分類,每一類機組分別采用不同的基準值,因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述配額分配方法對于行業的結構性影響。
分機組來看,需要額外購買配額的機組主要是兩檔分類中的最低等級機組。300MW 等級以上燃煤機組中,排放 強度位于基準線以上的主要是亞臨界 600MW 機組;300MW 等級及以下燃煤機組中,排放強度位于基準線以上的主要是超高壓 200MW、125MW 機組。分煤種來看,褐煤的標煤碳排放系數較高,使用褐煤的機組度電排放強度明顯高于使用煙煤的機組。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測算碳交易對于火電企業業績影響,考慮基準線約為每檔機組度電排放加權平均值,則度電利潤影響不超過 3%。
各等級機組占比:2019 年中國大陸的煤電機組數約 3000 臺,裝機容量 10.4 億千 瓦,其中,1000MW 級煤電機組 1.37 億千瓦(13.2%),600MW 級機組 3.6 億千瓦(34.6%),300MW 級 機組 2.7 億千瓦(26.0%)。因此 300MW 以下機組約 2.7 億千瓦(26.3%)。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若進一步考慮火電企業各容量機組間碳收益和碳支出存在正負相抵,則碳交易對于火電企業業績影響將遠低于上述測算值。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電解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對比火電鋁和水電鋁來看,碳交易帶來的噸鋁利潤影響為-1.8%/+7.2%。火電鋁、水電鋁噸鋁 CO2 排放分別為 13 噸、1.8 噸,若排放基準線取 10.8 噸 CO2/噸鋁,則每噸火電鋁需購 買碳配額為 2.2 噸,水電鋁可出售碳配額 9 噸。在 40 元/tCO2 碳價下,每噸火電鋁/水電鋁利潤影響為-88/+360 元。目前每噸電解鋁盈利約 5000 元,則噸鋁利潤彈性為-1.8%/+7.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目前電解鋁外購電量采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則噸火電鋁/水電鋁利潤彈性進一步下降至-1.4%/+2.6%。自備電廠排放因子取 0.85kgCO2/kWh,南方電網排放因子取 0.5271kgCO2/kWh, 則火電鋁、水電鋁排放約 12 噸 CO2/噸鋁、7 噸 CO2/噸鋁,基準線取全行業加權平均 10.3 噸 CO2/噸鋁,則火電 鋁需購買碳配額為 1.7 噸,水電鋁可出售碳配額 3.3 噸。在 40 元/tCO2 碳價下,每噸火電鋁/水電鋁利潤影響為68/+132 元。目前每噸電解鋁盈利約 5000 元,則噸鋁利潤彈性為-1.4%/+2.6%。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未來,碳市場對電解鋁行業影響主要集中于兩方面:(1)隨著碳價上升,碳配額交易對于電解鋁行業的結構性影 響將會持續擴大;(2)需重點關注電解鋁行業碳排放核算時外購電排放因子的選擇,由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調 整為實際排放因子時,碳交易為水電鋁帶來的業績提升將明顯擴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