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說話,建立全球視野的數據庫
報告收集了全球電力、水泥、鋼鐵3個行業超過10萬個基礎設施的數據,初步構建了一個包含地理位置、工藝、能耗、排放信息的數據庫,旨在以單個重點用能設施為研究單位,建立從設施層面追蹤全球能源基礎設施排放的新方法,進而識別能源基礎設施在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提出治理思路,為推動全球化石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專家一致認為,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基礎設施是全球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議在此數據庫基礎上繼續開展深入研究,形成系統性、有全球影響力的成果,進而從技術路徑和科技創新角度啟發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發展方向。
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表示,“要有自己的數據庫。有這樣一個全球視野的數據庫,對我們今后技術特別是宏觀技術部署特別重要。”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認為,全球能源基礎設施排放數據庫,將為基礎設施研究提供基礎。國際上較有名的數據庫,無論是IEA(美國能源信息署)還是EIA(國際能源署),都有四、五十年的數據積累,希望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能夠建立代表中國的數據庫。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李政認為,報告相當于是全球能源基礎設施的年鑒,不僅能夠支撐基礎設施的運行、管理、優化的決策效應,還可以支撐高水平研究,尤其是戰略研究,可有效支撐中國碳中和戰略,助力全球氣候治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