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國際油價一度跌至負值,給整個能源市場帶來巨大沖擊;一年之后的今天,全球能源市場再次發生大事,天然氣
價格出現大幅增長?;茉?a href='http://www.caizhixing.cn/tanhangqing' target='_blank'>
價格的上揚折射出市場主體的需求強度,大規模消費化石能源與主要國家正在大力實施的以減碳為主線的
碳中和戰略顯得格格不入,這其中的邏輯和故事值得進一步挖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國際油價一度跌至負值,給整個能源市場帶來巨大沖擊;一年之后的今天,全球能源市場再次發生大事,天然氣價格出現大幅增長?;茉磧r格的上揚折射出市場主體的需求強度,大規模消費化石能源與主要國家正在大力實施的以減碳為主線的碳中和戰略顯得格格不入,這其中的邏輯和故事值得進一步挖掘。
氣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經濟恢復性增長產生需求,拉動氣價上漲。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各國對疫情的認識不夠,疫情防控經驗欠缺,導致在面臨疫情沖擊時普遍采取封城限行等嚴格管控措施。人員及生產要素流動被限制住了,經濟發展的活力自然也就被遏制了,以致于2020年全球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一年之后各國逐漸在疫情應對中摸索出與病毒共存的防控疫情與經濟增長同步進行的社會經濟管理模式,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產生的需求邊際拉動效應較為明顯。能源是經濟運行的“口糧”,各行業的復蘇都離不開能源消費,世界經濟形勢的這一變化使得包括天然氣在內的各種大宗能源價格上漲。2020年淡季時期歐洲和東北亞現貨天然氣價格一度低至2-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到了2021年增長將近10倍。天然氣價格的這一變化的影響和沖擊力較2020年的負油價似乎絲毫也不遜色。
天然氣供應產能受疫情抑制,短期內恢復乏力導致供應不足。經濟增長只是影響氣價的一個方面,屬于需求側因素。疫情帶來的供給側后遺癥影響是又一方面。2020年疫情期間,油氣上游勘探開發、天然氣有關項目投資出現停滯較為普遍。由于油氣價格低位,之前有不少計劃投產的LNG項目投資計劃被延遲或取消,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之后天然氣市場供應的緊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美國頁巖油氣產量在疫情期間出現下行,較以往有顯著差異。以往的經驗顯示出頁巖油氣行業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行業具有強大的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天然氣整體供應相對不足屬于疫情影響的連鎖反應,而近期天然氣需求增長力度又比較顯著,一增一減的供需結構變化推動了天然氣價格上揚。
第三個方面的因素是可再生電供應出現不足,拉動發電用氣需求。2020年整個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量921TWh,其中風力發電510TWh,太陽能178TWh,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地熱和生物質等)232TWh,占整個歐洲電力供應的1/4。加上水力發電655.3TWh、氣電760TWh,歐洲低碳電力占總發電量比例達到84%。過去10年,歐美的煤炭等傳統能源發電占比呈持續下降態勢,風電、水電占比持續提升。2021年由于分別遭遇極端高壓、干旱天氣,歐、美2021年各自的風電、水電發電量均驟降,可再生能源不穩定的這一痼疾在歐美大面積上演。為填補缺口,歐美不得不依靠火電,導致天然氣需求激增,價格上揚。
氣價上揚敲響警鐘
眾所周知,能源低碳轉型方面歐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一現象與歐洲整體經濟較為發達、工業化水平與社會文明程度高以及化石能源資源稟賦變差等多因素有關。從近年歐洲出臺的各項政策目標看,歐洲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綠色低碳水平可以說是屢創新高?!稓W盟2020戰略》提出了“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20%,能效提高20%”的“三個20%”戰略目標,并在成員國范圍進行了目標分解。為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建立了
碳排放總量控制和交易機制?!稓W盟2030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目標再進一步,提出了“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到27%,能效提高30%”的目標?!栋屠鑵f定》簽署之后歐洲繼續進一步自我加壓,承諾到“203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40%,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到32%,能效提高32.5%”的目標。2019年末為進一步推動
低碳經濟發展,歐洲又出臺了《歐洲
綠色新政》,新政旨在對歐洲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長期戰略布局,再一次彰顯了歐洲在氣候變化領域中的雄心和目標,其中提出到2050年歐洲要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氣候中和頗具前瞻性。
美國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總體比較搖擺。奧巴馬時期,美國在世界綠色低碳經濟創建方面的力度很大,走在世界前列。但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步伐明顯趨緩,而化石能源的發展速度一度得以提升。到了拜登時期,美國的能源發展路線出現了再次向綠色低碳方向的回歸。拜登出臺了能源新政,推動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多次派遣氣候大使與歐洲、中國、日韓等頻頻會談,商談碳中和大事,拜登政府同時提出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如果歐美在碳中和路線方面并軌,其能源轉型的道路將比較相似,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歐美的共同選擇。歐美在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方面的同頻共振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2021年出現持續上揚的天然氣價格給歐美領銜的西方快速發展的碳中和路線敲響警鐘。一方面是歐美主張的去碳減碳,另一方面卻是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價格上揚,這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不僅歐洲出了問題,天然氣大國的美國也出了問題。碳中和意味著可再生能源成為主體能源,這樣的一個理想的能源體系在全球還未大面積實施過,穩定性究竟如何有待校驗。從歷史的角度看,一種能源取代另一種能源成為主體,往往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周期,比如石油取代煤炭就用了近60年。由于缺少發展運行的積累和大面積實施的檢驗,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運行中的一些潛在的問題可能還沒有被發現,目前出現的可能僅是其中一部分。隨著可再生能源規模和占一次能源比重提升,問題出現的概率肯定會越來越大,化石能源不會也不應該輕易退出發展舞臺,激進的能源轉型道路走不通。能源消費事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容不得半點閃失,中外皆是如此,發達國家欠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一旦出現事故,帶來的損失往往難以估量。2020年以來出現在美國加州、德州的大停電現象帶給全世界的教訓都是深刻的。
不代表賣方市場來臨
天然氣目前在歐美市場出現緊缺以及價格高漲是事實,但對這一市場現象發生的背景以及前景要有清醒的認識,換句話說需要正確處理好天然氣市場長期與短期的關系。當前出現的供應短缺與疫情對產能和供應能力的削弱以及經濟恢復導致的巨大拉動有關,具有特殊性,不足以說明全球天然氣市場賣方市場來臨。從長期方面看,世界天然氣供應能力是充分的,天然氣勘探開發整體滯后于石油勘探開發,天然氣數十年來在維持產量穩定的前提下其除了一直在保持增長,全球天然氣儲采比和儲量替代率穩定。目前美國的頁巖革命重新回暖,天然氣產量依然有維持產量增長的可能。據EIA等機構估計,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至少可維持至本世紀中葉。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潛力依然強大,中東除了卡塔爾之外,沙特和伊朗也將成為新興的天然氣供應大國,非洲的莫桑比克、坦桑尼亞都將是后起之秀。2021年天然氣價格上揚將通過價格機制刺激全球主要資源國投資增長,天然氣供應增長將在今后一個時期逐漸恢復,對價格形成抑制。
歐美天然氣價格上揚不會阻止歐美推進綠色低碳經濟體系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可再生能源體系構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在反復的探索與創新實踐中找到平衡。不過此次天然氣市場的“意外”將使得歐美重新審視天然氣的地位,去碳化舉措對去天然氣的苛刻程度可能不及預期的那么大。針對天然氣消費產生的排放控制估計會另辟蹊徑,不走發展可再生能源減碳的“獨木橋”。這一點對中國很有借鑒意義。
我國實施雙碳目標的國情比較特殊。我國提出碳中和的時間路線圖與歐美類似,我們提出的碳中和節點是2060年,國內部分地區以及企業已提出爭取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總體實現碳中和的區間應該是2050-2060年間。這一時間點與歐美類似,但歐美已大面積實現碳達峰,而我國還沒有實現。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還需要依靠中高速增長做支撐,而現階段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依然高達57%。在經濟增長、雙碳目標等多重因素約束之下,提升天然氣供應和消費能力是現階段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現實選擇。為此,一方面需要持續穩定推動新能源體系建設,一方面需要強化天然氣產供儲銷建設,實現天然氣與新能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協同發展。較歐美而言,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依賴程度可能會更高。特別是在發電方面,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目標驅動下,天然氣與新能源應建立起廣泛的基于電力主體與調峰關系的協同發展局面。較長時期內,這一格局的塑造將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戰略重點。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