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7日上午,“長江經濟帶
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會暨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
論壇”在
北京舉行,著名
專家學者圍繞“雙碳”目標推動長江經濟帶
綠色創新發展相關主題展開研討。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我國11個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在“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會暨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說,當前,國內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的研究多數集中于制造業企業等微觀層面上,對不同省份或不同城市的區域綠色創新發展分析較少?!堕L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2021)報告》緊密圍繞“以綠色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綠色”的理念,從宏觀視角將經濟、創新、生態環境要素綜合起來,對長江經濟帶不同城市的綠色創新發展情況進行了評價。
劉偉說:“與其他研究相比,《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2021)報告》主要有以下三點創新:一是同時考慮了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二是引入了創新轉化指標;三是綠色創新產出子指數指標在邏輯上層層遞進。”
綠色創新是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各城市聚焦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城市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一定要平衡好經濟增長和低碳發展的關系,“碳達峰、
碳中和”顯然不能以犧牲經濟增長速度、國民財富積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為代價,而是要在實現
碳減排約束下,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李揚表示:“處理好員工轉崗問題,處理好新型失業問題,處理好金融資產和存量財富由優良變為不良的問題。我想對長三角的發展,特別是對長三角的綠色發展,一定要穩妥推進,讓它平滑地展開,這樣才會使這個造福人類的事情能夠平滑推進,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關于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劉新華說,我國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迫切需要高質量、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未來,需要有序拓展
碳排放權市場的交易體系,加快覆蓋更多空白行業。引導多方主體根據實體經濟需求,參與
碳市場及相關金融產品的交易。此外,還要繼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
劉新華介紹:“一是在間接融資層面進一步加大綠色信貸的支持力度,出臺支持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差異化信貸政策。二是在直接融資層面拓展
綠色債券市場的深度、廣度,推動轉型債券、可支持發展掛鉤債券、綠色地方政府債券等綠色產品的創新發展。三是在財富管理層面,豐富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支持綠色指數體系發展,規范綠色金融,提升社會資本參與綠色投資的積極性和便利性。”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