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業“碳效碼”?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門經理余協敏,點開手機上的“浙里辦”APP,進入“湖州專區”的“工業碳效碼”模塊,即可看到企業碳效數據:4級。“能耗有點高。”他難為情地說,公司正在生產園區啟動余熱回收、照明燈具更換等節能減碳技改項目,完成后每年可節省天然氣80萬立方米、節約用電230萬千瓦時,減少
碳排放1500噸。
9月26日,浙江工業碳效碼場景應用正式上線發布。依托國網
新能源云數字經濟
平臺,浙江把電力、經信、統計等相關部門數據歸集起來,梳理提取出企業的電、煤、氣、熱等39類數據,形成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能耗總量、能耗強度四大核心指標。“過去,大多數工業企業很難說清自己的碳效水平。”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說,為企業繪制立體“碳畫像”后,讓每家規上工業企業對自己的碳效水平一“碼”了然。截至目前,全省有4.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接入
平臺并獲得專屬碳效碼,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近九成。
根據工業碳效碼,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高于2噸以上的為“高碳企業”。同時,浙江按照41個細分行業的碳效平均水平將企業分為5檔,其中第5檔就是碳效高于行業平均值2倍的企業。如果畝均效益也不好,那就是典型的高耗低效企業。
行動最早的湖州,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38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的碳效“賦碼”全覆蓋。“賦碼后,我們對評價為4、5兩級的高碳企業,開展節能診斷服務,制訂降碳減量計劃,推動實施
綠色技改項目。”湖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已完成73個
綠色技改項目,節約用能3.2萬噸標煤。
當前,浙江工業碳效碼應用仍在不斷深化,如節能減碳技術改造項目一鍵申報、企業綠色金融一鍵申請、企業綠電一鍵交易等新應用,將逐步上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