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方面,目前有正在運行的
碳市場的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和哈薩克斯坦。韓國
碳排放交易體系于2015年啟動,是東亞第一個實施全國強制性
碳市場的國家。該碳市場不僅涵蓋了電力和工業領域,還包括廢物處理和國內航空行業,其覆蓋范圍達到全國排放量的70%以上。從2015年到2017年,韓國
碳排放交易體系報告了3.5%的碳排放強度降幅。該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碳排放量比現有發展模式(business-as-usual)水平下降37%。
另一方面,日本并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但其首都東京都實行了強制性的碳排放限額與交易項目,要求大型建筑、工廠、供熱系統和其他大型化石燃料消費者將碳排放量減少到特定基準以下。東京都在2019年宣布了“零排放東京戰略”,承諾到2020年在2000年排放基礎上減少30%的溫室氣體排放,并到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哈薩克斯坦碳排放
交易系統于2013年啟動,但初期由于遇到法律沖突和溫室氣體監管方面的空白,未能實現減排目的。該碳市場在2016年至2017年暫停,以改革分配規則和解決運營問題,之后于2018年重啟。截至2020年底,哈薩克斯坦碳市場的范圍涵蓋了電力、中央供熱系統、石油天然氣開采、冶金、化工、材料加工領域如水泥生產等225類設施。
新西蘭碳市場是目前在大洋洲唯一運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該項目于2008年啟動,是唯一納入林業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新西蘭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30%。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新西蘭碳市場預計在2020年的減排量為290萬噸。該國人口更多的鄰居澳大利亞此前也一直在計劃設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但項目在2013年因政府換屆擱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