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短短10年時間,
新能源企業寧德時代的市值就超過中國石油,這就是
綠色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推動產業結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這一背景下,孕育著哪些投資機會?
“中國零碳轉型,帶來七大重點投資領域。”7月16日,在武漢舉辦的首屆氣候投融資
論壇上,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陳濟稱,未來,能源供給結構、消費結構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主要能源,再生資源利用、能效提升、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儲能、氫能、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是未來的重點投資機遇。
目前,在能源供給結構上,煤電一家獨大。在汽車等能源終端利用上,電氣化水平仍然不高。實現“3060”目標,用綠色電能為電氣化設備供電,是主要路徑。
“光伏風電占比還很低,新能源賽道還有很多機會。”中化國際新能源事業部業務發展總監曲英杰表示,在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需要新興技術改造電力系統,這是值得關注的投資領域。
“基于碳中和的專業服務商,將來一定崛起很快。”中國企業聯合會首席研究員繆榮認為,目前市場較缺乏基于工業互聯網為企業提供提高能效、降低排放的專業服務商。
“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轉后,
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機構成為重要的市場服務商。”興業證券智庫研究中心綠色金融研究員薛宬,就如同
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一樣,第三方
碳核查服務商為企業出具碳排放核查報告,這類專業服務商是“雙碳”目標下產生的新興服務行業。
實現“雙碳”目標,推動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薛宬表示,要實現“3060”目標,光靠財政投入不夠,光靠社會資本也不行,需要政府設立引導基金撬動各類資本進入綠色產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