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碳普惠機制
《條例》還要求深圳市政府建立本市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通過設定固定總量的排放額度,約束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的單位的年度碳排放。
就在不久前,深圳發布了《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就提出,本市碳排放權交易實行目標總量控制,鼓勵逐步實現絕對目標總量控制。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目標排放總量、產業發展政策、行業減排潛力、歷史排放情況和市場供需等因素確定全市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年度配額總量。
此外,《條例》還提出,建立碳普惠機制,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
節能減排行為進行量化,引導全社會綠色低碳生產生活。
今年1月,深圳在《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的說明中就提及,通過碳普惠行動、綠色采購、綠色快遞、減少塑料品和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方式,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
目前,深圳在推進碳普惠方面已經有了新進展。6月初,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牽頭,聯合包括騰訊等在內的9家單位發起成立了深圳碳普惠聯盟。未來,深圳市民的公共出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行為產生的碳普惠減排量,將可能由
碳市場企業購買用于
碳市場履約,或各類單位機構、大型活動舉辦方購買用于碳抵消和碳中和,再將交易收益回饋給開展低碳行為的公眾。
深圳還將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優勢,以匯聚低碳行為數據的大數據
平臺為基礎,打造國內首個雙聯通(低碳行為數據
平臺與
碳交易市場平臺互聯互通)、四驅動(商業獎勵、政策鼓勵、公益支持和交易賦值)普惠體系。
長遠來看,深圳將致力于把碳普惠減排量接入碳市場,即把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與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一起納入碳排放管控單位在履約時可以使用的核證減排量,以抵消年度碳排放量。
廣東省碳普惠創新發展中心主任聶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可以作為碳中和的供給量,也將有利于促進今后中小微企業和公眾的減排。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