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十余載“特”色特在哪?
作為國內低
碳金融服務領域正式開展國際合作最早的銀行,華夏銀行不斷深化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已與世行、亞行、法開署等國際金融組織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而且合作均圍繞低碳領域展開,由此,國際合作成為該行綠色金融業務的一張特色“名片”。
據了解,華夏銀行綠色金融與國際金融機構轉貸款業務合作始于2008年,并一直聚焦于能源低碳轉型領域。2008年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和法國開發署合作,引入國際低成本資金服務于工業節能和可再生能源領域。2016年,經國務院批準,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合作了全球能源領域第一筆采用結果導向型融資模式的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該項目主要為能效、可再生能源等低碳項目提供融資,以期從源頭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項目實施以來已累計服務能效、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控子項目28個,這些子項目可實現年節約標煤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37萬噸,減排氮化物1.48萬噸,為京津冀大氣質量改善作出了貢獻,得到了世行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贊揚。
2019年,為積極響應國家能源革命戰略,在世界銀行不斷提升對中國貸款項目創新性、示范性和附加值要求的情況下,華夏銀行僅用4個半月就完成了世界銀行在儲能領域最大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能促進項目”的準備工作,并順利獲得世行的審批。項目獲批后,雖然面對儲能市場的巨大變化,仍于2020年實現首筆投放。這也是國內首個儲能領域專屬金融產品。
通過深化國際合作,華夏銀行不僅引入低成本資金和先進低碳理念,而且也為金融助力低碳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
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之路也并非坦途,也經歷了從一開始主動尋求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到世界銀行將華夏銀行作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主動合作的轉變。
對于這種轉變,華夏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民吉總結了四方面發展經驗:一是敏銳的戰略眼光。華夏銀行把綠色金融發展列為戰略重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通過與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合作,不僅僅可以引入低成本的國際資金服務國內綠色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學習到綠色金融先進的國際經驗,提升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的服務能力。二是精準的賽道選擇。節能是最大的能源,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服務能源結構調整是碳達峰、碳中和最重要的路徑。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在低碳領域的合作充分體現了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共識。三是完善的管理組織。華夏銀行建立了包含項目設計、組織營銷、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環境社會管理在內的國際金融組織轉貸款管理體系,設立了專業團隊,配備了專項信貸資源和財務資源,為世行合作項目保駕護航。四是極強的執行能力。華夏銀行具有多年來在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積累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低碳發展有深刻的認識,在與世行的合作中,有能力結合市場的要求提出完整的項目工作方案。這是世行在國內合作機構中不可多得的。項目生效后,華夏銀行的營銷機制、專業能力和前中后臺良好協作,能快速推動項目執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