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爆火的“碳中和”,究竟是風口還是炒作?

      文章來源:虎嗅網付一夫2021-03-23 23:40

      碳中和徹底火了。
       
       
       
      今年春節之后,大盤開啟了調整步伐,很多前期機構抱團的強勢白馬股都接連下跌??删驮诖藭r,“碳中和”概念股卻一騎絕塵,相關板塊和個股連續逆勢上漲。而在3月15日決策層再度重申“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之后,市場更是陷入瘋狂,紛紛聲稱一個價值千億元的巨大市場即將橫空出世,而在二級市場上,碳中和儼然已經成為了那顆最亮的星。
       
       
       
      然而,仍有不少人對此心存疑惑,覺得碳中和只是又一次概念炒作。對于投資者來講,碳中和究竟是不是好的賺錢機會呢?我想在本文中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必要明確一個概念:主題投資。
       
       
       
      作為一種相對新興的投資策略,主題投資表征的是通過分析實體經濟中結構性、周期性及制度性變動趨勢,挖掘出對經濟變遷具有大范圍影響的潛在因素,對受益的行業和公司進行投資;其最大特點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一般的地域和行業劃分方法來選擇投資標的,而是致力于發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具有長期影響的潛在驅動因素,并將此視為“主題”,繼而將相關的行業、板塊或個股納入該主題范圍內進行投資,最終獲取超額收益。
       
       
       
      回溯歷史,主題投資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彼時,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提速,地域和行業的壁壘被逐漸突破,導致各國經濟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影響,過去以關注個體公司價值為主的投資思路漸漸難以滿足市場需要,投資者的目光也開始投向行業和地域之外的深層次因素。尤其是對于全球視野的國家資本而言,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跨國界、跨行業的策略分析方法。
       
       
       
      在此背景下,主題投資應運而生,其最初倡導者是瑞銀華寶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愛德華·科什納,他經過實踐后發現,“進行主題投資可以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的超額收益”,由此推動了主題投資的發揚光大。主題投資的意義在于,能夠規避大盤下跌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進而獲得獨立于大盤逆勢上漲而帶來的利潤。
       
       
       
      按照投資機會的觸發因素來劃分,主題投資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其中不少都在我國A股市場上掀起過浪潮:
       
       
       
      (1)宏觀性主題:指可以促進經濟短期結構性變化和長期發展趨勢的宏觀驅動因素,如金磚四國、“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升值、城鎮化、消費升級、區域經濟振興等;
       
       
       
      (2)事件性主題:指由某些確定性事件所導致的相關企業盈利水平或資產價值提升,由此衍生出來的投資機會,如奧運會、世博會、迪士尼等;
       
       
       
      (3)制度性主題:指因制度性變革所引發的紅利性投資機會,如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醫療制度改革、股指期貨、創業板等;
       
       
       
      (4)產業性主題:指來自政策扶持或產業升級的驅動作用而引發的投資機會,如低碳經濟、互聯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5G等。
       
       
       
      可能有人會覺得,主題投資有些類似于成長股投資——都是投資那些想象空間大、成長性強的板塊或者公司。不過,主題投資在理念上還是具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主題投資的基礎在于對事件發展趨勢預期的判斷,更具前瞻性和想象空間,不局限于某個行業或地區,而且對企業短期收入和利潤的要求相對不高(但對長期收入和利潤有要求),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被證偽,更講求在行業發展早期率先進入,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主題投資絕不等同于簡單的概念炒作。概念炒作類型的投資,多為資金驅動型的短期行為,只是停留在階段性市場熱點和偏好層面上,缺乏長期業績的支撐,其結果往往是曇花一現,后勁不足;主題投資雖然也是圍繞某些特定的驅動因素或事件來尋找投資機會,但卻是著眼于發現符合產業升級要求、符合經濟轉型或政策趨勢的優秀企業,因而更能經得起考驗,屬于一種理性的投資策略。
       
       
       
       
       
       
      雖然市場上從來不缺乏投資主題,但投資者似乎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如愿獲得理想的回報。究其原因,除了投資者自身的策略選擇和時機判斷可能有失誤之外,主題質量的高低同樣是頗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說得直白一點,并不是任何事件或者消息都能夠發展成為優秀的投資主題。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主題”都值得參與。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一個主題是否優質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四條標準來加以分析:
       
       
       
      1、立意高大上。
       
       
       
      主題的立意越是高大上,能夠帶來的想象空間越大,自然也就越能激發起市場高度參與的熱情。通常來說,由國家決策層在正式場合定調的內容都是較為理想的主題,因為這些內容往往都是基于國家宏大戰略與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考慮,是要從政策上花大力氣去扶持的,具有波瀾壯闊的大格局,前景當然更令人振奮和期待,像“互聯網+”主題、“一帶一路”主題、“人工智能”主題等,都屬于此類。
       
       
       
      反觀一些商業事件類的主題,如共享單車、迪士尼等,雖然也能在短期內掀起一波投資熱潮,但畢竟立意上與“一帶一路”等主題相比要有限得多,想象空間也不大,因而算不上是優質的投資主題。
       
       
       
      2、傳播范圍廣。
       
       
       
      主題傳播的范圍是否足夠廣泛,決定了參與進來的投資者規模是否足夠龐大,這就需要該主題易于被普通投資者所理解和關注,如此方可引發全民熱議,使得該主題由點及面地持續發酵與反復擴散,連綿不絕,最終形成時間長久的市場大熱點。
       
       
       
      可若是太專業的主題,往往只能由少數專業的投資機構參與,而那些普通投資者卻因為難以理解而不選擇入場,于是也就難以形成太大的行情。例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主題,雖然曾經也被不少機構唱多,但是很多普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PPP,市場熱度當然難以維持。
       
       
       
      3、容量足夠大。
       
       
       
      這里的容量,是指主題相關的板塊要能夠容納足夠多的資金,如果資金量太小,就難以吸引主流機構資金大規模參與,也就不能掀起太大的風浪。更進一步講,資金量夠大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該主題涵蓋的行業領域要足夠廣,這樣才能容納更多的企業,資金量自然不會太少。
       
       
       
      以“新能源汽車”主題為例,沿著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來加以盤點,該主題既涉及到整車和電池,又涉及到電機和鋰礦資源,覆蓋的領域非常廣,關聯的公司也很多,整個主題的流通市值要以數千億計,資金量同樣極為龐大,每一次市場熱度都能帶來上下游企業可觀的增長態勢。相比之下,“石墨烯”、“VR(虛擬現實)”等主題涉及的標的要有限得多,也就很難引來大規模資金的參與。
       
       
       
      4、業績可兌現。
       
       
       
      前文說過,主題投資對于企業短期收入和利潤的要求相對不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長期業績沒有要求;換句話說,好的主題一定要擁有長期的業績預期,以及兌現業績增長的可能性,至少這種可能性在短期內無法被證偽,否則便很難走得長遠。
       
       
       
      仍以“新能源汽車”主題為例,即便全社會從上到下都相信行業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連續幾個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都頗為慘淡,而且沒有好轉的苗頭,那么市場對于行業的良好預期就容易被動搖甚至擊碎,這就叫做“兌現業績增長的可能性被證偽”。當然這只是假設,實際情況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走高,已然成為了拉動車市回暖的核心驅動力,業績增長也便有了兌現的保障,而近期誕生的多只大牛股,同樣印證了“新能源汽車”是個不錯的投資主題。
       
       
       
      基于以上四條判斷標準,我們可以充分評判,某個投資主題究竟是賺錢機會還是概念炒作,是否值得參與也就不言自明了。
       
       
       
       
        
       
      此時再回到本文開篇的問題:最近爆火的“碳中和”算得上是優質主題嗎?我們不妨依托上述四條標準來逐個驗證。
       
       
       
      先來說立意。
       
       
       
      從國際層面看,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趨嚴峻,海平面加速上升,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環境破壞引人擔憂。若是放任不管,一旦達到氣候臨界點,生態環境變化將不可逆轉,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行動。
       
       
       
      從國內層面看,一方面,我國現已成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國,2019年貢獻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的28%(聯合國數據),顯著超過美國、歐盟、印度、日本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節能減排亟需進一步推進;另一方面,我國正面臨石油能源緊缺問題,前期粗放的高能耗增長模式對資源及環境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由此也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而迫切需要推動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雙重升級。
       
       
       
      在此背景下,實現碳達峰后的多個主要經濟體都紛紛提出了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時間及相應措施。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領導人已在2020年9月22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出我們的承諾和必勝決心。
       
       
       
      毫無疑問,碳中和是一幅宏偉壯麗的藍圖,不僅關乎到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實力的突破乃至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還與全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怠慢不得。
       
       
       
      因此,“碳中和”的主題立意完全稱得上是高大上,第一條標準滿足。
       
       
       
      再來說傳播。
       
       
       
      在概念上,碳中和對于普羅大眾來說并不像PPP、VR/AR那般晦澀難懂,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能明白“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意味著什么,這便注定了碳中和的主題投資絕不會只有少數投資機構參與進來。
       
       
       
      同時,現階段來自各方的力量已經在為“碳中和”主題增加熱度,從政策文件的推出到相關企業的戰略轉型,從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到各種研報、文章的深度解讀,都在助力碳中和的深度滲透。此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又決定了該主題擁有足夠長的時間跨度,未來長達40年的時間里,碳中和都將有望一直發酵下去。
       
       
       
      從這個角度看,該主題的傳播范圍也足夠廣,第二條標準滿足。
       
       
       
      最后說容量和業績。
       
       
       
      其實,前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車”主題的市場容量就已經夠大了,然而我們卻可以將它歸為“碳中和”主題下的一個分支,這便意味著,“碳中和”主題的容量要比“新能源汽車”大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碳中和的目標絕不是僅靠某一兩個行業的改變就能達成的,這需要從能源、環保、交通、工業、農業、建筑、新材料、數字技術等多個維度共同發力,每一個維度都是內涵豐富并且產業鏈超長,涉及領域極其廣闊,所容納的企業和資金數量當然更大,未來也就更有希望催生一輪又一輪的增長行情。
       
       
       
      至于業績方面,除了近期表現搶眼的新能源汽車之外,光伏亦是令人稱道:華泰證券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光伏行業中占比規模最大的國家,硅料、組件等四大環節中資企業占比全部超過50%,設備不但全部國產化,產量也占了全球七成,并且產品毛利高,工藝技術多次打破世界紀錄,甚至已經到了可以卡別人脖子的程度。此外,在新材料、節能環保、工業、建筑等多個領域都有業績可觀的龍頭企業。而在政策利好下,各行各業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更是有望誕生更多極具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的領軍企業。
       
       
       
      因此,“容量足夠大”和“業績可兌現”兩個標準也能滿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定:“碳中和”主題的成色足夠好,的確算得上是非常優質的主題投資標的而非短期的概念炒作,投資回報可期,也值得普通投資者參與其中。參考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以下四大板塊值得長期關注:
       
       
       
      (1)清潔能源:光伏、風電、儲能、生物質能、新能源車(環衛裝備)、智能電網等;
       
      (2)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銅、新能源金屬(鋰、鎳、鈷)等;
       
      (3)碳中和目標推動下類供改:煤及煤化工、硅、鋼鐵、水泥等板塊龍頭;
       
      (4)節能環保需求:環境監測、新能源環衛裝備、可降解塑料、節能系統、綠色建材等。
       
       
       
      至于如何選股,是個極其復雜且見仁見智的問題,本文無法給出答案。不過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投資是一生的修行”,每個投資者都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總結與實踐,才能慢慢構建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股原則,而不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否則再好的投資主題恐怕也難以帶來令人滿意的回報。
       
       
       
      就像巴菲特所言:
       
       
       
      “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內幕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與君共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