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湖北省主委,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
“農業生產減少的
碳排放也可以交易‘變現’!”建議支持湖北設立“全國農業
碳交易中心”和規模不少于5億元的“國家農業
碳匯基金”,構建多層次農業
碳市場體系。
民革湖北省主委,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王紅玲:
如何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如何緩解農藥化肥對環境污染?建議以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為基礎,建立和發展農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將是國家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創新。
什么是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比如,湖北的蝦稻共育就是典型的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還有研發讓牛、羊等牲畜食用易消化、排氣少的飼料等,用科技創新解決農業碳排放高的難題。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都在湖北開展了氣候智慧型農業的示范推廣項目。
經過調研,目前,全國僅湖北
試點了農業
碳減排項目。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場實際用于
履約抵消的農業
碳減排量約為107萬噸,實現經濟收益超過1600萬元。
建議支持前期具備較好農業碳交易基礎的湖北省設立“全國農業碳交易中心”和規模不少于5億元的“國家農業碳匯基金”,構建多層次農業碳市場體系,增強農業碳交易流動性,形成全國統一的農業碳交易
價格。
“農業對于氣候變化是雙重角色,一方面農業碳排放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是重要來源,同時農業生產對氣候變化是最敏感的,它是直接受害者。我們國家在大力推動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也很快,我覺得應該用市場機制,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或者低碳農業。”
來源:長江網 碳交易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