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將“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能耗高、排放多、產能過剩的建材行業將成為國家減碳工作中重點治理的行業。而建材企業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將對建材行業企業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企業該如何擺脫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的傳統路徑依賴,實現
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全國建材行業和
北京市管重點國有企業,金隅集團如何規劃落實這項工作?近日《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了金隅集團副總經理、
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肇嘉。
記者:您認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建材行業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對企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王肇嘉: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問題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利于推動我國建材行業綠色轉型,促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加產品綠色含量,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推動建材行業從污染源頭治理,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
碳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
“十四五”期間甚至更長時期內,“綠色、低碳”將是國家發展的主旋律,水泥行業作為國家乃至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低碳發展勢在必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吹響了中國建材行業創新驅動的號角,這對企業而言,既是發展的重要挑戰,更是企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機遇。短期內必定會增加企業的研發、運營成本,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支出,面臨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抉擇。但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以國家政策為指引,緊跟綠色高質量發展,超前布局、加大資金、科技投入,加快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才能永葆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記者:金隅集團一直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企業發展始終,為首都的碧水藍天作出了突出貢獻。請問,金隅集團在碳排放方面做過哪些具體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目前金隅所屬水泥企業的碳排放現狀如何?
王肇嘉:金隅集團作為國有大型上市公司和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建材集團,對綠色高質量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解讀,肩負社會責任,發揮國企擔當,深入貫徹國家綠色轉型、低碳發展要求,落實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等政策要求,“十三五”期間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
一是嚴格落實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等國家和地方政策,“十三五”期間累計減少碳排放總量約2億噸。
二是嚴格按照國家水泥熟料產能置換政策要求,執行減量置換,促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提高行業技術整體水平,助力行業碳減排。“十三五”期間退出產能共計184萬噸,其中北京退出159萬噸。
三是認真貫徹國家
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總體要求,持續推進企業
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與提升。2020年全年,公司熟料綜合能耗完成107.80kgce/t,同比下降1.91%,“十三五”期間煤炭使用量同比下降5.28%,減少53.7萬噸標準煤,直接降低碳排放25萬噸。
四是繼續鞏固余熱回收利用成果。“十三五”期間累計利用余熱發電超過115億千瓦時,同時積極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和燃料替代等碳減排工作,其中金隅北水環保公司實現了燃料替代率31%,協同處置垃圾的企業燃料替代料超過了10%。
五是積極參與水泥行業
碳交易試點工作,在北京、重慶、天津等碳排放交易
試點地區的企業,積極與屬地相關部門對接,切實履行企業責任,按照相關政策要求,開展碳排放配額、交易及結算等工作,帶頭參與行業碳排放交易工作。
記者: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近日向全行業發出《推進建筑材料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倡議中國建筑材料行業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水泥等行業要在2023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金隅集團對于落實這項工作作了哪些部署?是否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特別是水泥企業,任務緊迫,未來幾年將采取哪些措施助力碳達峰?
王肇嘉:正值“十四五”謀篇開局之際,金隅集團認真履行首都國企社會責任,積極響應聯合會的號召,引領水泥行業碳減排、碳達峰相關工作。金隅集團在“十四五”期間,將碳減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進行安排部署,當前相關企業正按照集團的有關部署,在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的同時,抓緊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牽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舉措的“牛鼻子”,統籌謀劃一批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按照聯合會的倡議,集團內水泥企業實現碳達峰的時間更緊、任務更重。集團內水泥企業將繼續加大從源頭減排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強度,重點發展燃料替代、
碳捕集利用、
碳匯等技術。
在促進綠色生產過程方面:一是利用金隅自主研發的、國內領先的六大水泥窯協同處置成套技術,加快水泥生產的高效燃料替代技術研究;加強智能配煤
專家系統技術開發,進一步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促進碳減排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是按照地區分布統籌企業礦山、廠區、建筑物屋頂等資源,發展光伏、風能等儲能項目,增大
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電力供給效率,推動實現
清潔能源取暖等。
三是全面實施綠色物流推廣和更新計劃,加大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在生產、物流環節的應用比例。
四是繼續積極執行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等行業政策,助力碳減排。積極與屬地碳排放配額、交易及結算等工作,帶頭參與行業碳排放交易工作等。
五是進一步推動所屬企業綠色礦山建設,“十四五”期間實現全部礦山入選省級以上綠色礦山名錄;加強綠色工廠建設,增加植樹造林面積,強化碳匯功能。同時,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與化工行業加大合作,推動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技術,實現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在促進綠色生活方式方面: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注重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節水節電節氣等關鍵細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記者: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您認為水泥行業實現碳達峰最大的瓶頸在哪?
王肇嘉:碳達峰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關鍵環節在熟料生產,主要受行業政策、排放標準及技術發展3個方面的影響:
政策方面,水泥熟料作為產能過剩行業,隨著產能置換政策的深入推進尤其是減量置換的項目,有效控制了水泥熟料產能的增長,也推進了落后產能的淘汰,對熟料總量和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降低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現實情況下行業錯峰生產,行業整體產能發揮率的波動,對行業達峰有較大影響。
排放標準上,我國現有環保體系,并未將二氧化碳列入污染物,相關排放標準也未建立,不同企業因生產技術水平差異的影響,造成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高低有別,對行業碳達峰的統計有所影響。
此外是技術創新應用和市場機制的形成對碳利用市場的影響。當下生物質燃料替代、碳捕集、碳封存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對行業碳減排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和保障,但是碳產品的制造成本居高,應用領域不寬,碳產品交易市場機制尚未有序建立。
記者:為加快推進行業減碳工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您還有哪些建議?
王肇嘉:一是要繼續凝聚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識,建立生態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同等重要理念的同時,促進形成環境消耗的成本概念。除加強生產環節碳排放源頭治理力度外,還應關注物流運輸環節的車輛的碳排放,大力推動交通運輸結構升級,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將公路運輸過程中對環境消耗的“隱性成本”顯性化,推動清潔能源運輸車輛迭代。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機制和碳產品交易市場機制。加強碳產品利用方面的政策支持,積極引導金融、科技投入向碳產品開發利用方面傾斜。
三是相關部門加快碳減排政策、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使企業碳減排推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在政策制定過程之中,充分考慮行業錯峰生產等現實情況的影響,為企業低碳發展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