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解碼上海碳達峰路線圖,答案就藏在這份8萬多字的規劃文件里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碳交易網2021-02-03 08:14

      2021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正式提出,要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比全國提前5年實現該目標。1月2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制定碳排放達峰的行動方案。上海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化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這座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人的超大城市如何制定碳排放達峰路徑?1月30日,《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公布。面對“碳達峰、碳中和”這道必答題,上海將做什么、怎么做,答案都在這份長達8萬多字的文件中,()對此進行了全面梳理。
      電源結構之變
      2020年9月,中國首次對外宣示碳中和目標: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所謂碳達峰,指的是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并不代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碳達峰與碳中和緊密相連,達峰時間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響碳中和實現的時長和難度。因此,只有爭取盡早達峰,才能盡快轉向碳中和目標下的減排路徑。
      時間表已經明確,上海力爭較全國提前5年達峰,將為全國范圍內的達峰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著力點在哪?《綱要》提出,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著力推動電力、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分不同能源品種來看,煤電方面,《綱要》提出,繼續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研究推進吳涇煤電等容量異地替代,推動寶鋼和上海石化自備電廠實施清潔化改造,繼續實施重點企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到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00萬噸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30%左右。
      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在1月14日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上海煤炭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比重已降至31%左右。與2015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7.07%。
      也就是說,未來五年,上海的煤炭消費占比進一步壓縮。
      上海為“十四五”定下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5%左右。“十三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2.69萬億元增加到3.87萬億元。如果按照年均5%的比例增長,到“十四五”末,上海的生產總值將達到近5萬億元。經濟增速帶動能源需求增長,但上海的煤炭消費總量將維持不變——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00萬噸左右,這一數據與2019年持平。
      天然氣將在上海能源結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綱要》提出,到202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7%左右。這意味著,五年后天然氣在上海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較目前水平提高5%左右。
      可再生能源方面,分行業、分領域實施光伏專項工程,穩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
      上述目標可與“保障超大城市能源安全”篇結合在一起看?!毒V要》提出,把能源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內外并重和多元驅動,建設具有國際話語權的能源要素市場,加快打造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安全、清潔、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具體舉措包括:
      有效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大支撐電源和電網調峰能力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再新增600萬千瓦電力供應能力。新增電力供應以市內布局為主,重點實施煤電等容量替代和靈活性改造,推進燃氣調峰電源建設,積極爭取低碳清潔的市外電源。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第二LNG站線項目,建成五號溝-崇明島、主干管網西部復線等主干管網項目。全市天然氣年供應能力超過137億方。
      加快優化重大能源設施布局。完善“5+X”市內電源布局,其中吳涇-閔行-奉賢基地逐步從煤氣并重轉向全為氣電。推動天然氣設施網源協調布局,研究推進天然氣主干網從C字形向O形轉變,配合上海第二LNG項目形成“7+1”多氣源、多通道格局。形成南北互濟的油品供應體系,航油形成“兩廠三庫+浦虹機場聯絡管”供應格局,汽柴油供應形成包括上海石化、賽科兩大煉廠,金閔一線二線、白滬兩大成品油管道、X個成品油庫和碼頭等在內的“2+2+X”供應體系。
      南北“兩座山”轉型升級
      《綱要》的目標還在于引導企業和社會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減少“能耗大戶”建筑的碳排,并利用市場手段推進減排。
      具體舉措包括:推行能效對標達標行動,推動主要耗能產品和主要行業能效水平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不斷提升建筑能效等級,推廣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出臺碳普惠總體實施方案,鼓勵公眾節能降碳,積極創建低碳發展實踐區和低碳社區。研究推進低碳產品認證和碳標識制度工作。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本地碳交易市場,爭取開展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進一步提高森林碳匯能力,探索碳捕捉等技術應用。
      要深入節能減排,必須抓住工業、交通和建筑等重點領域,推行工業清潔生產、交通節能減排。
      《綱要》特別提出,加大產業、交通結構調整力度,包括:
      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面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積極推進低效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行清潔生產和鋼鐵、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優先將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開展汽車制造、芯片制造、生物醫藥、電商物流等行業綠色供應鏈示范試點。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提升產業綠色化水平。加快重點區域轉型。
      交通領域,繼續深化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完善集疏運體系,優化貨運場站布局,進一步發揮水運、鐵路等在對外交通運輸中的作用。加大新能源車推廣力度,到2025年力爭全市公交、巡游出租、郵政、環衛、公務用車等新增或更新全部選用新能源車。
      上海南北有“兩座山”——南有金山、北有寶山,是上海傳統的兩大工業區。金山的石化、寶山的鋼鐵都曾是支撐整座城市乃至更大區域的重點產業,近年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轉型壓力。金山、寶山的南北轉型,已被明確提為上海“十四五”優化市域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對于“兩座山”的轉型升級,《綱要》也給出明確答案:
      以產業升級推動金山整體轉型。全面落實“兩區一堡”戰略定位,堅持化工產業向精細化綠色化升級,推動金山第二工業區深度轉型,發展新型顯示、碳纖維等先進材料、生命健康及無人航空器等產業集群,使金山成為“上海制造”重要承載區和科創成果轉化區。
      以科技創新為寶山轉型注入新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區域轉型再塑,依托南大、吳淞科創功能集聚區,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面推進產城融合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使寶山成為全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陣地之一。推進央地協同創新和資源釋放,支持寶武等提升產業科創屬性,促進園區由制造為主向“制造+研發+孵化+服務”復合功能轉變,推廣“創新中心+產業基地”合作模式。
      《規劃》還提出,大力培育全社會綠色生活方式。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大力推廣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全面推行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制度,國有企業率先執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鼓勵其他企業自主開展綠色采購。
      “十四五”時期,上海還將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充分發揮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示范作用,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綠色發展。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鼓勵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創新。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參與國際綠色金融標準制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