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6日,福建省政協十二屆四次
會議在福州召開。福建省政協常委、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省工信廳副廳長郭學軍在提案中提出福建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應該積極主動作為,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實現碳達峰,努力在全國達峰之前率先達峰。
郭學軍指出,“十三五”以來,福建省積極推進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2019年全省單位GDP
碳排放強度為0.6451噸/萬元,居中全國第四位,僅次于西藏、
北京、上海,2016-2019年底碳強度累計下降20%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國家下達福建省的下降19.5%的目標任務。
郭學軍強調,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福建省能源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有關控制碳排放的政策工具、手段措施等還存在欠缺和短板,要提前實現碳達峰,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為此,他建議:
一是優化能源結構,建立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統籌推進化石能源壓減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立足低碳、清潔、高效,安全穩妥發展核電,有序發展風電,規范水能資源開發,科學開發生物質能,穩步發展太陽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推進
清潔能源替代,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
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重要領域節能降碳。在工業領域,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項目,加大鋼鐵、建材、石化、有色、煤炭等傳統產業的節能減碳技術改造,組織實施重點行業能效、碳排放對標行動,推進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在交通領域,全面推行
綠色出行,加大
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制定實施以道路、航空運輸等為重點的綠色低碳交通行動計劃;在建筑領域,大力推廣
綠色建筑,全面執行
綠色建筑標準,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三是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引進,設立低碳科技重點專項,依托研究機構,開展
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和產品研究,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政府提供政策咨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方案。推進低碳
試點示范建設,組織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城鎮、低碳園區和
低碳社區等
試點示范建設。
四是建立市場化機制,引導低碳生產生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組織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建立
碳配額有償分配制度,適時擴大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范圍,通過市場手段,引導低碳生產生活行為。推動
碳金融業務創新,鼓勵金融機構開發
碳配額抵押質押貸款等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