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驥:首先說明在歷史上發達國家達峰以后的
平臺期比較長,有兩個原因。第一,當時人類沒有認識到氣候變化的危害,也沒有國際的公約,例如今天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都不存在。另外,那個時候的技術水平基本上在七八十年代就到達頂峰了。那個時候也還沒互聯網,沒有AI、工業互聯網、電動車和高鐵這些東西,也沒有那么先進的計算機、芯片。
那么今天來看,首先是有約束了,有國際法的約束,全球都認識到的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其次是今天的技術條件也跟當時是完全是今非昔比了。環境、條件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簡單地進行對比。我們現在的時代和工業革命時期大不一樣,當時還是乾隆年間,剛剛有紡織機、燃氣機了,但我們今天的發動機要比當時先進得多,也有更多辦法。所以不能完全重復發達國家過去的老路。
回過頭來講,今天哪些行業受影響最大。
首先是高碳行業,比如煤礦,高
碳排放的煤電企業。因為煤電過渡會有個時間,我們現在基本已經不再去建新的煤電廠了。另外像煉鐵、冶金,包括我們高耗能的水泥建材、石油化工這些行業,以及建筑交通行業??梢哉f國民經濟的主要高碳部門都會受到影響。
另外是低碳行業,比如說可再生能源,以及為了提高能效的相關技術手段的產業,他們會受到正面的影響,會被大大地促進。各行各業要搞低碳的過程,一方面可能要有轉型,有成本;另一方面又有機會,有新的投資,來進行技術更新改造,我們是要經歷一個低碳的技術改造過程。
所以影響是雙向的,而且是非常廣泛的,國民經濟的各個主要部門都會受到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